0人評分過此書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897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书十三讲包括:“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唐诗金曲排行榜”“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蕴涵功能”“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 “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 “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第一讲 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
    • 一、“山水比德”:山水诗词的象征意义
    • 二、人化自然:山水诗词的情感色彩
    • 三、山水体道:山水诗词的哲学意蕴
  • 第二讲 唐诗金曲排行榜
    • 一、七绝压卷之作
    • 二、五绝第一
    • 三、律诗第一
    • 四、孤篇压全唐
  • 第三讲 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
    • 一、阿Q与“正传”
    • 二、乡土社会及其变革
    • 三、阿Q的人生规划及其破灭
    • 四、革命的冲动与可能
  • 第四讲 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
  • 第五讲 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的文化蕴涵功能
    • 一、凡解释一个汉字就是作一部文化史
    • 二、从汉字的构形看汉字的文化蕴涵
    • 三、汉字构形的文化蕴涵功能
  •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
    • 一、中国古代文化产业史概览
    • 二、古代文学与出版业的历史脉络
    • 三、古代表演艺术业的历史脉络
    • 四、古代书法绘画艺术业的历史脉络
  • 第七讲 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
  • 第八讲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
    • 二、审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 三、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 四、美育的特点
    • 五、美育的实施
  • 第九讲 “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 一、影像中国:纪录片的“相册”功能
    • 二、民族视角的中国形象:多元统一
    • 三、日常生活视角的中国形象:文化写真
    • 四、国际交流中的中国形象:主客视角的多面相
    • 五、结语
  • 第十讲 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
    • 一、交往的革命:三个视角
    • 二、交流的无奈:新的问题
    • 三、数字化生存:超越表象
  • 第十一讲 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
    • 一、以“饭”为核心的饮食
    • 二、兼容并蓄:丰富与多样的食物体系
    • 三、医食同源
    • 四、作为重要社会文化议题的饮食
    • 五、帝王官宦之家的奢靡饮食
    • 六、饮食的人生美学
  • 第十二讲 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
    • 一、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
    • 二、先秦古人沟通的谋略化
    • 三、对先秦文献中先秦古人传播伦理的评价
    • 四、结语
  • 第十三讲 “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一、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看“孝”的含义
    • 二、《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 三、历史语境中“孝”文化的阐释
    • 四、被异化的“孝文化”
    • 五、孝文化与当代社会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