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1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双甲子华诞。作为北大杰出的老师、校友,回顾个人经历,讲述北大历史,弘扬北大精神,对于传承北大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特组织纪念文集,作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的重点书推出。本书中包含了北京大学近70余位著名学者、校友的文章,这是他们与北大密切相关的奋斗史,有成功、喜悦,也有寂寞、艰难、苦涩,这种经历与感悟,既是个人的回顾,也是对年轻后学的激励,更是北大精神传承最好的载体。
- 版权信息
-
精神的魅力2018(一)
-
序
-
-
精神的魅力2018(一)
-
北大人与中国文化梦
-
勇于创新——迎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
我是北大法律人
-
不忘初心,从一而终
-
萦绕平生北大情
-
关于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忆
-
庆贺北大双甲子华诞
-
北大感悟
-
琴韵书香悠远——北京大学120周年
-
我的北大情
-
未名湖的灵气
-
我在新北大早年的那些事[17]
-
我与北大俄罗斯学
-
在我记忆中的慧修师
-
从教学和基础研究到工业开发——自发单层分散现象的发现和北大先锋公司的创办
-
从沙滩北大广场起步
-
从教60年叙怀
-
教育树人 活力永续——铭谢北大母校的教育培养
-
感恩北大
-
赴美进修记事
-
我对“图书馆学”的几点思考
-
从北大到敦煌
-
捕捉火花——陪苏先生聊天
-
怀念恩师张龙翔教授
-
我的三个同心圆
-
我在北大听讲座
-
我考古生涯的北大情怀
-
走在追求“合格”的路上
-
北大人
-
北京大学6206生活回忆[19]
-
北大生活回忆
-
我是如何走进金融领域教学和科研的
-
微斯人,吾谁与归?——怀念张冠尧先生
-
英雄气 君子风 燕园情——纪念北大120周年华诞
-
北大图书馆的变与不变
-
我的北大60年记忆
-
传承与创新——执教燕园
-
在北大,英雄不问来路
-
北大与我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
一本四十多年前的讲义
-
黄枬森先生的最后斗争和精神魅力——晚年拼搏与哲学遗愿
-
甘甜的责任
-
戊戌而立 今又戊戌
-
网络世界的乐和烦
-
我所认识的一位北大人——潘乃穆老师和她整理出版的潘光旦先生遗著
-
北大往事及两篇作业
-
北大的魅力和我的两个北大导师
-
-
精神的魅力2018(二)
-
回首往事 感念北大
-
永远的北大
-
北大学术传统是中华文化瑰宝——为母校校庆120周年而作
-
我的北大情结
-
北大忆往
-
时代精神的丰碑
-
北大:一座驿站
-
我与北大的结缘
-
我来北大教书
-
在燕园做片红叶也幸福
-
北大的先生和学生
-
未名湖是有灵魂的
-
精神的源泉 永远的学堂——写在北大120周年华诞之际
-
忆俞伟超
-
向大师致敬
-
1978年我的北大记忆
-
我在北大写《华夏主义》
-
我的北大岁月——人口健康交叉学科研究的求索之路
-
《走进北大》画册背后的故事
-
跳跃的记忆:北大-剑桥-北大
-
擦亮北大这盏灯
-
思想之乡
-
骋怀学海记
-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我与北大:精神的魅力
-
寻根京师大学堂
-
我在北大参加的三个专书读书会
-
梦想的启航与归程——北大和我的故事
-
沐浴在燕园的春风里
-
成长中的感悟[33]
-
为还我一个美丽的故乡
-
燕园与静园——我们北大的校园
-
杂忆我的北大生活
-
北大的楼和北大的人
-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我与北大天文
-
像未名湖一样宁静
-
师恩无期德永恒——追念我的本科“导师”成汉昌教授
-
数学人的情怀
-
无处不在的北大——兼贺北大120年校庆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我眼中的北大天文赛先生
-
我的北大
-
坚守与淡泊——为庆祝母校北京大学120周年而作
-
记靳公
-
我和我的老师
-
从激光加速到激光加速器——写在北京大学校庆120周年之际
-
我们这一代的爱国表达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