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一貫道聖訓《白陽大學》之講解本(1)
-
大學之道
-
前言
-
自古天道惟一貫 先天妙諦不二傳 三教同源本一理 一理玄妙貫古今
-
大學之道
-
大學道在明德止於至善 有本末有終始定靜慮安 根於心生於色盎背脺面 富潤屋德潤身滋味深焉
-
性天道不可聞子貢曾嘆 天命性率性道孔門心傳
-
河出圖洛出書陰陽始判 畫八卦分出了先天後天
-
曾子唯孔聖人傳道一貫 人心危道心微執中心傳
-
背景介紹
-
「大學」簡介
-
本訓(—)—師尊鎮壇詩的義涵
-
漫漫泛輕舟 感慨一何多
-
滿腔盡是血淚 無處酌悲歌
-
六萬年來零落 滿目山河依舊 人事竟如何
-
百姓喪浸流 世塞已干戈
-
千金劍 萬言策 兩蹉跎
-
醉中呵壁自語 醒來一滂沱
-
不恨年華去也 只恐英雄心志強半為銷磨
-
願替眾生病 稽首禮維摩
-
嘆世道頹危 想仁義頹隳
-
古風已不振 何時方能再見光輝 使道心不再唯微
-
勵德樹聲 篤實光輝
-
明德新民化迷昧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國治平頹危
-
-
本訓(二)—「明」明德底訓
-
「明」字底訓要義
-
欲得明德提我妙玄
-
道之目隱 振刷焉之
-
死不足恢 悲傷枉然
-
志不難立願展騰達 後生可畏協辦收圓
-
發心愿
-
莫言至善謀德在明 撫安天下齊家為先
-
世溺不道邦志小廢 傷哀舉止補救何焉
-
沖天鴻志果而勿矜 顧盼自雄自敗為滿
-
裔袞宜恭受瞻勿傲 仁愛濟世萬民恩沾
-
-
訓中訓(一)—「明」明德
-
「明」明德訓中訓
-
界利以圖世名殘
-
計謀邦本振刷焉
-
之死不休商愧不
-
志小廢禮怎得安
-
哀悲寒蛩云歲暮
-
闡道遊踰恢宏難
-
佛規禮節的重要
-
宜聘賢良懼莫任 秋草風襲勁而展
-
瞻前顧後仁君子 逝彼此顧非智男
-
-
本訓(三)—明「明德」底訓
-
明明德的妙用
-
先格其物誠意正心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
己當迴光照映本面 物我兩忘入聖超凡
-
克挽迷子逝彼此顧 內聖外王可證品蓮
-
「明明德」的六項元素
-
-
訓中訓(二)—明「明德」
-
明「明德」訓中訓
-
克明峻德的七項智慧
-
-
本訓(四)—「新民」底訓
-
作「新民」的十二項義理
-
「新民」之一——天下溺援之以道
-
「新民」之二——致力於明德、新民之道
-
「新民」之三——克己準繩為先
-
「新民」之四——嚴以律己依理而行
-
「新民」之五——去讒遠色修己以忠
-
「新民」之六——忠孝兩全為國任担
-
「新民」之七——領受天命銜環以報恩
-
「新民」之八——感恩圖報解民苦
-
「新民」之九——執中不偏成己以成人
-
「新民」之十——以德感招益友以輔仁
-
「新民」之十一——德盛力為知道味
-
「新民」之十二——當仁不讓任重道遠
-
-
訓中訓(三)—「新民」
-
「新民」訓中訓
-
《大學》經文中的「新民」
-
新民是要「新」什麼?
-
回鄉之路
-
誰不思家園
-
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
-
-
本訓(五)—「止於至善」底訓
-
鎮壇訓
-
果老的啟示
-
你的人生是誰的?——陸游和唐婉的悲情故事
-
「止於至善」底訓的啟示
-
知止
-
「知止」成就金玉之士
-
人生的得與失
-
如何「知止」?
-
金玉之士具有非凡的生命器識
-
「止於」底訓——功成身退
-
無形的功德財
-
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
最值得回憶的事
-
揮宏的生命器量
-
隨處仁佈
-
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的祝福
-
有斐君子
-
拳拳服膺 效聖法賢
-
人生的價值——價值來自取捨
-
人生的意義——意義來自得失
-
-
訓中訓(四)—「止於至善」
-
「止於至善」訓中訓的啟示
-
人類美好的生命藍圖
-
幸福泉祥和園
-
美好藍圖的實踐(冠頂訓)
-
止於至善的先決條件
-
如何共助收圓?
-
-
-
大學八條目
-
《大學》八條目
-
《大學》格物致知本文
-
「格物」的意義
-
本訓(一)—「格物」底訓
-
格物的工夫
-
-
訓中訓(一)—「格物」訓中訓
-
「格物」訓中訓的七項啟示
-
-
本訓(二)—「致知」底訓
-
《大學》經典中的「致知」
-
「致知」底訓的五項啟示
-
-
訓中訓(二)—「致知」訓中訓
-
「致知」訓中訓的啟示
-
二、知守節操成就美好盛德
-
三、知育才若龍律己尺嚴
-
四、知力挽狂瀾成就無疆聖業
-
五、知闡道濟眾攀聖梯
-
六、知天時志修道現智慧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5904/93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