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探索越南文化本色》原書在越南是研究越南文化者必讀的經典著作,有系統地探討越南人的民族特色。本書高達40萬字,耗時8年由國立成功大學翻譯出版。
《探索越南文化本色:從系統及類型論的視角Exploring the Vietnam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ÌM VỀ BẢN SẮC VĂN HÓA VIỆT NAM- Cái nhìn hệ thống - loại hình
(bản dịch tiếng Hoa)這本書的貢獻在為越南文化的特色及主體性發展做出學術性的詮釋。過去,在大中國沙文主義思維下,總是把包含越南在內的東南亞當做野蠻的邊陲,經由中華文化傳播後才被啟蒙而稍具有文化。然而,陳玉添教授提出論證反駁這樣的謬論。
《探索越南文化本色:從系統及類型論的視角Exploring the Vietnam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ÌM VỀ BẢN SẮC VĂN HÓA VIỆT NAM- Cái nhìn hệ thống - loại hình
(bản dịch tiếng Hoa)這本書的貢獻在為越南文化的特色及主體性發展做出學術性的詮釋。過去,在大中國沙文主義思維下,總是把包含越南在內的東南亞當做野蠻的邊陲,經由中華文化傳播後才被啟蒙而稍具有文化。然而,陳玉添教授提出論證反駁這樣的謬論。
陳玉添教授 (GS. Tr?n Ng?c Them) 為越南知名的文化研究專家,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擔任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社會人文大學文化學系主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俄羅斯社會科學院名譽院士。
- 序言一
- 序言二 越南經典名著顛覆中原觀點
- 序言三 詮釋越南文化的系統與類型
- 作者中文版 序言
- 作者越文第四版 序
- 作者越文初版 序
- 範例說明
-
第一章 系統–類型視角下越南文化之理論基礎
-
引言
-
1.文化與文化結構
-
1.1.文化概念–文化的特徵與功能
-
1.2.文化與文獻、文物、文明
-
1.3.文化體系的結構
-
-
2.文化之類型
-
2.1.比較文化學:從多樣到相同
-
2.2.文化類型之劃定原理
-
2.3.兩種文化類型之若干特徵
-
-
3.越南文化的座標
-
3.1.三維座標系列
-
3.2.越南民族(文化的主體)之來源
-
3.3.越南的地理環景、文化空間以及文化區
-
3.4.越南文化的歷史、社會環境(即越南文化與中國文化在根源上的關係)
-
延伸閱讀1:在被遺忘的過去中閃爍的新光芒
-
-
4.越南文化之進程
-
4.1.本地文化層
-
延伸閱讀2:關於神農及中國若干神話人物之南亞來源
-
4.2.與中國及區域交流的文化層
-
4.3.與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層
-
延伸閱讀3:所謂雄王時代的古越文字系統
-
-
-
第二章 認知文化
-
引言
-
5.關於宇宙本質的思想:陰陽哲理
-
5.1.陰陽哲理:形成過程、本質及概念
-
5.2.陰陽哲理的兩個規律(與西方邏輯學的對比)
-
5.3.兩種文化類型之陰陽本質
-
5.4.「左右」對立觀的陰陽性質
-
5.5.陰陽哲理的南方起源以及越人的性格
-
5.6.陰陽哲理之兩個發展趨向
-
-
6.關於宇宙空間結構之南方哲理:三才與五行模型
-
6.1.三才
-
6.2.五行之概括特徵
-
6.3.五行之基礎:河圖
-
6.4.在河圖角度下的五行
-
6.5.洛書與五行相剋
-
6.6.五行之用途及其南方來源
-
-
7.關於宇宙的空間結構之北方哲理:四象與八卦模型
-
7.1.四象
-
7.2.先天八卦
-
7.3.後天八卦
-
7.4.八卦與五行相比:關於五行的南方來源與八卦的北方來源之補充證據
-
-
8.宇宙時間之結構:曆法與干支體系
-
8.1.曆法與陰陽曆
-
8.2.干支數系
-
8.3.關於陰陽曆法的南亞來源證據
-
延伸閱讀4:陽曆日期轉為干支曆的方法
-
-
9.人之認知
-
9.1.像陰陽五行之模型的自然人
-
9.2.對於社會人的傳統看法
-
-
-
第三章 集體生活的組織文化
-
引言
-
10.農村結構
-
10.1.基於血統而組織農村:家庭和家族
-
10.2.基於居住地盤而組織農村:村與社
-
10.3.基於業務與愛好而組織農村:坊與會
-
10.4.基於男性傳統而組織農村:甲
-
10.5.基於行政機構而組織農村:村與社
-
10.6.群體性與自治性──越南農村的兩個基本特徵
-
10.7.南部村社
-
-
11.國家組織文化
-
11.1.從村落至國家:愛國之心與全民團結精神
-
11.2.國家與組織管理社會的需求
-
11.3.國家與農業文化中的傳統民主
-
-
12.都市結構
-
12.1.都市與國家的關係
-
12.2.都市與農村的關係
-
12.3.越南社會的組織規則
-
-
-
第四章 共同體組織文化:個人生活
-
引言
-
13.信仰
-
13.1.崇拜自然與人類的繁殖:繁殖信仰
-
13.2.崇拜自然的信仰
-
13.3.崇拜人類的信仰
-
13.4.越南信仰的概括
-
-
14.風俗
-
14.1.婚姻習俗與其共同性
-
14.2.葬禮習俗與其陰陽哲理
-
14.3.禮節、廟會的風俗及其系統性
-
延伸閱讀5:臨近「Tết」(過新年)的日子
-
延伸閱讀6:求運氣過年市場
-
-
15.交際文化與語言藝術
-
15.1.越南人交際文化的基本特徵
-
15.2.越南言詞藝術中的象徵性、表感性及靈活性
-
延伸閱讀7:越南人罵人
-
-
16.戲曲音樂藝術
-
16.1.越南音樂、民歌及表演藝術的概述
-
16.2.戲曲音樂藝術的像徵性
-
16.3.音樂戲曲藝術的表情性、綜合性以及靈活性
-
-
17.造型藝術
-
17.1.越南繪畫及雕刻藝術之概論
-
17.2.越南造型藝術的象徵性
-
17.3.越南造型藝術的表情性以及綜合性
-
-
-
第五章 與自然環境相處的文化
-
引言
-
18.利用自然環境:飲食與保健
-
18.1.飲食觀念以及越南人飲食結構中的農業烙印
-
延伸閱讀8:「檳榔荖葉一起紅」
-
18.2.越南飲食的綜合性與群體性
-
延伸閱讀9:台灣飲食專家視線角度下的越南飯菜
-
延伸閱讀10:喝稈酒習俗
-
18.3.越南人飲食的辯證性與靈活性
-
-
19.應對自然環境:穿著與打扮
-
19.1.越南人的穿著觀念以及源於農業的服裝布料
-
19.2.越南人各個時代的服飾以及應對環境的靈活穿著方式
-
-
20.應對自然環境:居住與行走
-
20.1.應對距離:交通方面
-
20.2.應對氣候:房子與建築──越南人居住方式的和諧性、靈活性以及象徵性
-
-
-
第六章 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文化
-
引言
-
21.與印度交流:占婆(CHĂM)文化
-
21.1.來自印度的婆羅門教以及占婆文化的三個來源
-
21.2.占婆建築的特點
-
21.3.占婆雕刻的特點
-
21.4.當地語系化婆羅門教和回教影響的力量
-
-
22.佛教與越南文化
-
22.1.佛教的形成及其主要內容
-
22.2.佛教在越南傳播及發展過程
-
22.3.越南佛教的綜合性和靈活性
-
-
23.儒教與越南文化
-
23.1.儒教的形成
-
23.2.儒教的基本內容、雙重來源及其發展中的兩面性
-
23.3.儒教向越南傳入、發展過程以及越南儒教的特點
-
-
24.道教與越南文化
-
24.1.從道家到道教:農業從事者的哲理和宗教
-
24.2.道教在越南的傳播及發展
-
-
25.西方與越南文化
-
25.1.基督教與越南文化
-
25.2.西方文化對越南文化其他方面的影響
-
-
26.應對社會環境的文化:融合性──應對社會環境文化的典型特徵之一
-
26.1.應對社會環境的文化:軍事、外交領域
-
26.2.融合以及區域文化的融合:三教
-
26.3.東、西文化的融合:從啟定陵到高台教
-
26.4.東、西文化與社會主義理想的聚集:阮愛國–胡志明
-
-
-
結論
-
27.越南文化:從傳統到現代
-
27.1.越南文化本色與性格的回顧
-
27.2.面臨工業化與現代化事業的傳統文化
-
27.3.保存、發揚及建設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越南先進文化之問題
-
延伸閱讀11:探戈轉調
-
-
- 參考文獻
-
附錄
-
一、與讀者對話
-
(一)「文化」概念與文化結構
-
(二)關於兩種文化類型
-
(三)關於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之問題
-
(四)陰陽與五行問題
-
(五)其他問題
-
-
二、相約週末‧越南文化的未來:「偏於陽性的和諧…」
-
三、一些評價意見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4479/6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