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糖業起自17世紀,植蔗製糖出口貿易,歷來為臺灣的重要產業。二戰後,政府接收日本統治時期的四大糖業株式會社(大日本製糖興業、臺灣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合併為台灣糖業有限公司(簡稱台灣糖業公司),自此臺灣糖業發展歷經重要變革。本書從二戰後的臺灣糖業再出發開始,分別以糖業組織的轉變、種蔗、製糖、運送及外銷為展示脈絡,並融入在地記憶。本書內含81件國家檔案,皆為首次公開。時間自1940年代至1980年代,從臺灣糖業發展最艱難的恢復期展開,娓娓道來如何邁入臺灣糖業的高峰期,除了日益進步的技術與設備,並透過外銷為我國賺取大量外匯,於1950年代更達到國際第二大輸出規模。藉由本書,希望讀者透過糖業相關檔案,一同見證臺灣糖業發展之重要變革歷程。
- 序
- 屬於臺灣的糖甘蜜甜
-
CHAPTER 1 臺灣糖業的再出發
-
化四為一:台灣糖業公司的成立
-
來去之間:留用日人與菁英來臺
-
甜蜜的教育:台糖員工子弟中小學
-
從台糖吹起的文藝風:從《糖訊》到《野風》
-
-
CHAPTER 2 半農半工的製糖業
-
種甘蔗真好:種蔗送糖廠來分糖
-
種甘蔗守則:防止偷吃與禁止私賣
-
透視糖廠:甜蜜的製程
-
包裝外銷:種黃麻、做布袋
-
萬變甘味:多元的糖業產品
-
-
CHAPTER 3 火紅的民營赤糖業
-
相揪種甘蔗:合作農場的經營
-
紅糖飄香萬里:開設於偏鄉的糖廍
-
糖廠的勢力範圍:採蔗區的劃設與調整
-
-
CHAPTER 4 穿鄉越鎮的五分車
-
火車慢行:搖晃在蔗田與鄉間的列車
-
糖鐵整頓:組織運作之統整
-
駛入生活:糖廠、糖廠融入民間日常
-
砂糖旅程:牛車、軌道及輪船之接力運載
-
-
CHAPTER 5 從外銷日本到全球
-
承襲過去:銷售日本的白糖與紅糖
-
開創新局:國際貿易與市場拓展
-
產業輸出:技術、人力與設備輸出
-
國際參與:國際糖業協定與國際糖業會議
-
糖業轉型:蔗田轉作與多元發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