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86142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臺灣近代糖業史,看資本主義脈絡下的兩面刃砂糖自15世紀以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起,即成為世界商品,深刻地影響世界各地近現代史的形成並塑造成今日世界的樣貌。

臺灣也因為砂糖而初登世界史的舞台,其重要性直至1960年代歷久不衰。二戰結束前日本的近代製糖業以臺灣為生產基地,亦不脫此歷史脈絡。本書就日治初期臺灣近代製糖業成立過程,以「充分條件」論述自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起臺灣製糖業的發軔,至1860年代臺灣開港所出現的發展,再以「必要條件」說明日本幕末開港所引致的砂糖進口貿易赤字,在如何的歷史情境下,轉變成促成甲午戰後臺灣近代製糖業的發展。

日治初期在臺灣所成立的機械製糖業,雖然擁有相應的資本及生產技術,但在原料方面,卻難以駕馭二百餘年來在臺灣落地生根並成長的小農經濟。製糖會社雖依存於臺灣總督府糖業政策,而在原料的取得上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功,但這些政策也成為製糖會社的發展瓶頸,使日治時期的臺灣製糖業始終無法獨立於國家權力運作之外……
  • 作者序
  • 緒論
    • 1 臺灣在世界史舞台的出現
    • 2 西力東漸下的東亞內在變化
      • 2-1 東亞地區對歐美列強政經入侵的對應
      • 2-2 東亞地區門戶開放後的經濟關係
    • 3 近代臺灣歷史演進的兩大脈絡
  • 第一部 臺灣近代製糖業成立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 第1章 臺灣種蔗製糖的開始
      • 1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的製糖業
      • 2 鄭氏政權時期的製糖業
    • 第2章 清代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製糖業
      • 1 1860年代開港前的製糖業
      • 2 1860年代開港後的製糖業
    • 第3章 近代日本的砂糖問題
      • 1 幕末時期開港後的砂糖貿易赤字
      • 2 甲午戰爭前日本政府的砂糖政策
  • 第二部 臺灣近代製糖業成立的過程
    • 第1章 日本的臺灣領有與糖業政策的發生
      • 1 甲午戰爭前中日兩國的修約及戰爭的爆發
      • 2 製糖業在日本治臺初期的歷史意義
    • 第2章 臺灣總督府糖業政策的形成
      • 1「六三法體制」與日本的臺灣統治
      • 2 臺灣總督府糖業政策的形成過程
    • 第3章 甲午戰後日本傳統製糖業的衰退與變化
  • 第三部 臺灣近代製糖業成立的資本來源
    • 第1章 臺灣人資本:日俄戰爭結束前的改良糖廍
      • 1 臺灣人社會的連續
      • 2 臺灣總督府糖業獎勵政策與臺灣人資本動向
    • 第2章 在臺日資:日治初期在臺日本人資本之生成
      • 1 甲午戰爭後不久臺灣日資企業之概況
      • 2 日治初期在臺日資發展所面對的課題
      • 3 日治初期在臺日資的活動情形
    • 第3章 日本國內糖業資本:日俄戰後臺灣近代製糖會社的興起
  • 第四部 臺灣近代製糖業的成立及問題點
    • 第1章 十九世紀的砂糖世界市場與日本
    • 第2章 日糖事件的意義及影響
      • 1 日糖事件爆發的背景
      • 2 日糖事件後日本近代製糖業的構造變化
    • 第3章 臺灣近代製糖業的問題點
      • 1 臺灣總督府的施政與臺灣經濟的「僵硬化」
      • 2 原料採取區域制的問題點
  • 結論
  • 引用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