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三卷)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27736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上沈思,忽然傳來神殿裡赤腳僧的晚禱聲,我的心中首度浮出寫作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吉朋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一個從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構歷史系統的人,「運用修辭的力量,只為了把歷史事件間的關係環節講清楚」。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本書最重要主題之一:文治武功壯盛且又疆域廣袤的羅馬帝國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從吉朋的眼中看來,至少有以下諸因:
羅馬帝國擁有紀律嚴明的龐大軍團,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軍人干政,軍人不僅介入帝位繼承,造成動亂,「幾乎每個朝代的替換,都起於篡奪者之叛逆與謀害」。
經濟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戰爭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蠻族於是大量遷入。羅馬帝國既無法同化日耳曼等蠻族,當這些蠻族構成羅馬帝國官兵,進而成為皇帝時,帝國已名存實亡。
經濟衰退來自於水士流失和奴?制度致使農業破產,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貴重金屬流向東方,貨幣貶值。資本因重稅而公有,生產力下降,無法負擔帝國生活時,羅馬也就隨之崩潰。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 第二十七章 格里先崩殂;阿萊亞斯教派受到打擊;聖安布羅斯的事蹟;麥克西穆斯的第一次內戰;狄奧多西的性格作風、治理事國和知錯悔罪;華倫提安尼二世殞世;尤金紐斯的第二次內戰;狄奧多西駕崩(340-397A.D.)
    • 一、格里先早年的功業和僨事的性格(379-383A.D.)
    • 二、不列顛的叛變和格里先被弒(383-387A.D.)
    • 三、狄奧多西的受洗和格列哥里的任職(340-380A.D.)
    • 四、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和阿萊亞斯派的沒落(380-381A.D.)
    • 五、狄奧多西頒布詔書迫害異端教派(380-394A.D.)
    • 六、安布羅斯大主教的德性善行和處事風格(374-397A.D.)
    • 七、麥克西繆斯征服意大利和最後的敗亡(387-388A.D.)
    • 八、評述狄奧多西的文治武功和敗德惡行
    • 九、安提阿的叛亂和提薩洛尼卡的大屠殺(387-390A.D.)
    • 十、安布羅斯的譴責和狄奧多西的懺悔(388-391A.D.)
    • 十一、華倫提尼安二世的統治和被害身亡(391-394A.D.)
    • 十二、狄奧多西擊敗尤金紐斯贏得內戰勝利(394-395A.D.)
    • 十三、狄奧多西崩殂後羅馬帝國面臨的危局
  • 第二十八章 異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的崇拜(378-420A.D.)
    • 一、羅馬異教的狀況和摧毀異教的政策(378-395A.D.)
    • 二、勝利女神祭壇的請願和異教的爭論(384-388A.D.)
    • 三、羅馬帝國破壞異教廟宇的行動(381-389A.D.)
    • 四、立法禁止奉獻犧牲和異教最後的絕滅(390-420A.D.)
    • 五、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崇拜的源起
    • 六、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崇拜的具體作法
  •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在狄奧多西兩子繼位後完全分裂;阿卡狄斯和霍諾流斯當政;盧方努斯和斯提利柯綜攬大權;吉爾多在阿非利加叛變後被殲(386-398A.D.)
    • 一、羅馬東西兩個帝國的分治已成定局(395A.D.)
    • 二、魯方努斯擅權亂政及殘民以逞的行徑(386-395A.D.)
    • 三、權臣和豎閹的鬥爭以及立優多克西婭為后(395A.D.)
    • 四、斯提利柯以兩個帝國的保護人自居(385-408A.D.)
    • 五、斯提利柯制裁權臣引起兩個帝國的勃谿(395A.D.)
    • 六、吉爾多在阿非利加的叛亂和暴政(386-398A.D.)
    • 七、阿非利加的戰事及吉爾多兄弟的敗亡(398A.D.)
  • 第三十章 哥德人反叛;大掠希臘後,在阿拉里克和拉達蓋蘇斯率領下兩度入侵義大利;斯提利柯擊退蠻族;日耳曼人蹂躪高盧;君士坦丁王朝在西羅馬帝國被篡奪的狀況斯提利柯被迫亡身(395-408A.D.)
    • 一、哥德人的反叛及希臘慘遭蹂躪(395-397A.D.)
    • 二、東部帝國對蠻族的安撫和蠻族入侵意大利(398-403A.D.)
    • 三、斯提利柯在意大利對蠻族的用兵(403A.D.)
    • 四、霍諾流斯巡視羅馬及經營拉芬納(400-404A.D.)
    • 五、日耳曼人大遷移及拉達蓋蘇斯的入寇(405-406A.D.)
    • 六、日耳曼人入侵高盧所造成的後果(406A.D.)
    • 七、不列顛的叛亂和君士坦丁的擁立(407-408A.D.)
    • 八、斯提利柯的綏靖行動和產生的影響(404-408A.D.)
    • 九、奧林庇斯的陰謀和斯提利柯的覆亡(408A.D.)
    • 十、霍諾流斯宮廷對斯提利柯親友的迫害(408A.D.)
  • 第三十一章 阿拉里克入侵義大利;羅馬元老院和人民的對策;羅馬第三度被圍,城破遭受哥德人的暴行掠奪;阿拉里克之死;哥德人撤離義大利;君士坦丁王朝的沒落;高盧和西班牙為蠻族所據有;不列顛的自主(408-449A.D.)
    • 一、西部帝國式微導致哥德人入侵意大利(408A.D.)
    • 二、羅馬在歷史上面對強敵壓境的作為
    • 三、羅馬權貴阿尼西安家族的輝煌事蹟
    • 四、歷史學家阿米努斯對羅馬的描述
    • 五、羅馬居民的行為習性和人口數量
    • 六、哥德人第一次圍攻羅馬以及退兵與議和(408-409A.D.)
    • 七、哥德人第二次圍攻及擁立阿塔盧斯為帝(409-410A.D.)
    • 八、第三次圍攻羅馬破城後蠻族之掠奪和義舉(410A.D.)
    • 九、哥德人撤離羅馬及阿拉里克之死(410A.D.)
    • 十、阿多法斯繼位後與羅馬公主之結縭(412-414A.D.)
    • 十一、西部帝國七位僭主之繼起與敗亡(410-417A.D.)
    • 十二、蠻族入侵西班牙的混戰及華里亞的崛起(409-418A.D.)
    • 十三、蠻族在高盧的割據局面及對後世的影響(419-420A.D.)
    • 十四、不列顛的分離和獨立以及高盧行省的聯盟會議(409-449A.D.)
  • 第三十二章 東羅馬皇帝阿卡狄斯;優特洛庇斯掌權後失勢蓋納斯之叛;聖克里索斯托受到迫害;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波斯戰爭與瓜分亞美尼亞(395-460A.D.)
    • 一、東羅馬皇帝阿卡狄斯臨朝的狀況(395-408A.D.)
    • 二、宦官優特洛庇斯的用權與亂政(395-399A.D.)
    • 三、特里比吉德的叛亂和蓋納斯的謀逆(399-400A.D.)
    • 四、克里索斯托出任都城大主教的作為(398-403A.D.)
    • 五、克里索斯托遭受迫害和兩次放逐(403-438A.D.)
    • 六、阿卡狄斯帝位傳承與帕契麗亞當政(308-453A.D.)
    • 七、狄奧多西二世無為而治的行事作風(414-453A.D.)
    • 八、優多西婭皇后悲歡離合的傳奇事蹟(421-460A.D.)
    • 九、波斯戰爭的得失和亞美尼亞的滅亡(422-440A.D.)
  • 第三十三章 霍諾流斯殞身;華倫提尼安三世繼位為西羅馬皇帝;母后弄權;埃伊久斯和邦尼菲斯的對決;汪達爾人攫取阿非利加(423-455A.D.)
    • 一、霍諾流斯逝世後權臣的篡奪和敗亡(423-425A.D.)
    • 二、華倫提尼安三世的繼位和母后的攝政(425-455A.D.)
    • 三、阿非利加的叛亂和汪達爾人的入侵(428-429A.D.)
    • 四、邦尼菲斯的反抗和聖奧古斯丁的逝世(430A.D.)
    • 五、堅西里克占領迦太基完成征服大業(431-439A.D.)
    • 六、流傳「七個長眠人」神話故事的本末
  • 第三十四章 匈奴人國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風,征戰成就及其宮廷狀況;狄奧多西二世墜馬身亡;馬西安繼位為帝(376-453A.D.)
    • 一、匈奴人的興起及在歐洲建國的過程(376-433A.D.)
    • 二、阿提拉的家世出身和性格容貌以及行事風格(433-453A.D.)
    • 三、匈奴人入侵波斯和與東部帝國的征戰(430-441A.D.)
    • 四、遊牧民族對外征戰的策略和相互的比較
    • 五、阿提拉與東部皇帝簽訂和平條約的內容(446A.D.)
    • 六、羅馬人和匈奴人雙方相互派遣使臣的狀況(448A.D.)
    • 七、東部使臣在阿提拉宮廷的所見所聞(448A.D.)
    • 八、東部帝國唆使謀害匈奴國王阿提拉之始末(448A.D.)
    • 九、狄奧多西的死亡以及帕契麗亞和馬西安的繼位(450A.D.)
  • 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進犯高盧,為埃伊久斯率西哥德人所擊退;阿提拉入侵義大利後被迫撤離;阿提拉、埃伊久斯和華倫提尼安三世相繼逝世(419-455A.D.)
    • 一、埃伊久斯的出身家世以及與蠻族的關係(433-454A.D.)
    • 二、西哥德人和法蘭克人在高盧建立王國的濫觴(419-451A.D.)
    • 三、霍諾里婭的韻事和阿提拉入侵高盧(451A.D.)
    • 四、埃伊久斯與西哥德人結盟對付匈奴人(451A.D.)
    • 五、夏隆會戰的經過情形及阿提拉的撤離(451A.D.)
    • 六、阿提拉入侵意大利及威尼斯共和國的建立(452A.D.)
    • 七、阿提拉與羅馬簽訂和約及其逝世的始末(453A.D.)
    • 八、華倫提尼安三世謀害埃伊久斯自毀長城(454A.D.)
    • 九、華倫提尼安三世的敗德惡行及其被弒(455A.D.)
  • 第三十六章 汪達爾人國王堅西里克垂涎羅馬;西羅馬帝國後繼諸帝為麥克西繆斯、阿維都斯、馬喬里安、塞維魯斯、安塞繆斯、奧利布流斯、格利西流斯、尼波斯和奧古斯都拉斯;西羅馬帝國最後的滅亡;奧多瑟是統治義大利的第一個蠻族國王(439-490 A.D.)
    • 一、 汪達爾人掌握海權和麥克西繆斯皇帝的喪命(439-455A.D.)
    • 二、汪達爾人洗劫羅馬以及阿維都斯在高盧登基(455A.D.)
    • 三、狄奧多里克其人其事及對西班牙的遠征行動(453-466A.D.)
    • 四、里昔默的用權和馬喬里安繼阿維都斯為帝(456-457A.D.)
    • 五、馬喬里安痛砭時弊的立法和施政方針(457-461A.D.)
    • 六、馬喬里安恢復阿非利加功敗垂成及被迫退位(457-461A.D.)
    • 七、西部帝位的更迭以及對堅西里克的斡旋作為(461-467A.D.)
    • 八、李奧在東部登基的始末和推舉安塞繆斯為帝(457-474A.D.)
    • 九、基督教興起後羅馬舉行異教慶典的狀況
    • 十、東西兩個帝國合力遠征阿非利加大敗而歸(462-472A.D.)
    • 十一、羅馬元老院行使司法權審判阿凡達斯(468A.D.)
    • 十二、安塞繆斯為里昔默所弒及奧利布流斯的興亡(471-472A.D.)
    • 十三、格利西流斯和尼波斯的接位及歐里斯特斯的崛起(472-476A.D.)
    • 十四、奧多瑟在意大利的勝利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490A.D.)
    • 十五、羅馬精神的淪喪和奧多瑟統治意大利的狀況(476-490A.D.)
  • 第三十七章 寺院生活的起源、過程及其影響蠻族信奉阿萊亞斯教派依皈基督教;汪達爾人在阿非利加的宗教迫害;阿萊亞教派在蠻族中遭到禁絕(305-712A.D.)
    • 一、修院生活的起源以及安東尼的事蹟(305A.D.)
    • 二、修院生活的推廣和迅速發展的原因(328-370A.D. )
    • 三、基督教修道院的各種規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 四、僧侶的分類和苦行僧的行為模式
    • 五、柱頂修士西門的事蹟和對後世的影響(395-415A.D.)
    • 六、蠻族皈依基督教和烏爾菲拉斯發揮的作用(360-400A.D.)
    • 七、汪達爾人對阿萊亞斯異端的支持和運用(429-530A.D.)
    • 八、汪達爾人在阿非利加的宗教迫害具體事例
    • 九、正統教會的策略失誤和濫用神蹟的狀況
    • 十、阿萊亞斯教派的衰亡和正統教會的復興(500-700A.D.)
    • 十一、猶太人受到宗教迫害及蠻族皈依的成效(612-712A.D.)
  • 第三十八章 克洛維斯當政及其改變信仰戰勝阿里曼尼人、勃艮地人和西哥德人;在高盧建立法蘭西王國;蠻族的律法羅馬人的景況;西班牙的西哥德人;薩克遜人占據不列顛(449-582 A.D.)
    • 一、西羅馬帝國覆滅後高盧所發生的變革(476-536A.D.)
    • 二、 墨羅溫王朝克洛維斯的崛起和對外的征戰(481-496A.D.)
    • 三、 克洛維斯改信正統基督教及對後世的影響(496-497A.D.)
    • 四、 克洛維斯擊敗甘多柏德獲得勃艮地戰爭的勝利(499-532A.D.)
    • 五、 克洛維斯贏得哥德戰爭建立法蘭西王國(507-536A.D.)
    • 六、蠻族的法律原則和司法體系及審判方式
    • 七、蠻族據有高盧後土地分配和社會狀況
    • 八、高盧的羅馬人在蠻族統治下所受的待遇
    • 九、西哥德人在西班牙的建國和施政作為
    • 十、不列顛的變革及薩克遜人的入侵和統治(449-455A.D.)
    • 十一、薩克遜人建立七王聯盟及不列顛的展望(455-528A.D.)
    • 十二、結語
  • 西羅馬帝國衰亡的一般評述
  • 英文索引簡表
  • 中文索引簡表
  • 羅馬帝國行政區圖(314A.D.)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