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彰化宿儒吳德功古文研究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33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吳德功(1850-1924),字汝能,號立軒,彰化縣城內總爺街人。生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卒於日大正十三年(1924),享壽七十五歲。吳德功為清光緒年間歲貢生,歷經兩個朝代的統治,一生致力於漢文的學習與推廣,對於教育事業和社會慈善工作極度熱中,非常照顧弱勢百姓,為臺灣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
吳德功的著作,除了《瑞桃齋詩稿》與《瑞桃齋詩話》屬於詩學的範疇,其餘《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觀光日記》、《讓臺記》、《瑞桃齋文稿》、《彰化節孝冊》等,都屬於古典散文作品,其中有單篇式散文、有日記體散文,也有歷史散文。這些古文作品,除了具備文學的藝術美感外,還具備了豐富的史料價值。其中《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記載了清代的民變事件,《讓臺記》與《觀光日記》則分別記錄了日治時期臺、日戰爭與揚文會活動的史料。這些珍貴典籍進行研究的空間仍大,本書的論述希望能發揚吳德功的古文成就和價值,為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盡一棉薄之力。
  • 書影集
  • 凡例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緣起
    •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一 《戴案紀略》、《施案紀略》之相關研究
      • 二 《觀光日記》之相關研究
      • 三 《讓臺記》之相關研究
      • 四 《瑞桃齋文稿》之相關研究
      • 五 《瑞桃齋詩稿》之相關研究
      • 六 《彰化節孝冊》之相關研究
      • 七 《瑞桃齋詩話》之相關研究
    • 第三節 各章內容概說
    • 參考文獻
  • 第二章 吳德功的家世生平
    • 第一節 吳德功的家族
      • 一 先祖渡海來臺定居彰化城
      • 二 鄉試後往尋福建同安祖墳
    • 第二節 清領時期的經歷
      • 一 幼治舉業,從諸先生習學
      • 二 弱冠入庠,七次鄉試不中
      • 三 接受官員委託,從事經世濟民工作
    •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經歷
      • 一 從武裝抗日,到舉家遷徙逃難(1895年5月~1895年冬)
      • 二 開始接觸日本官員,逐步認同日本政府(1895年冬~1897年春)
      • 三 選擇與日本政府合作,施展人生抱負(1897年5月~1924去世)
    • 參考文獻
  • 第三章 吳德功的著作
    • 第一節 《戴案紀略》
    • 第二節 《施案紀略》
    • 第三節 《觀光日記》
    • 第四節 《讓臺記》
      • 一 《讓臺記》體例
      • 二 《讓臺記》版本
    • 第五節 《瑞桃齋文稿》
    • 第六節 《瑞桃齋詩稿》
      • 一 詠物詩常別寄寓意
      • 二 詩中常流露人道關懷
      • 三 詩中頗多在地景觀與物產之書寫
      • 四 乙未之後常見與日人應酬之作
    • 第七節 《彰化節孝冊》
      • 一 編纂目的
      • 二 採錄的節孝婦類型
      • 三 節孝婦的排列順序
    • 第八節 《瑞桃齋詩話》
    • 第九節 吳德功手稿筆記、寫本書籍中的作品
      • 一 《戴案紀略》(上)寫本
      • 二 《讓臺記》寫本
      • 三 手書文友柏梁體詩詞
      • 四 手錄前賢詩文作品
      • 五 乙卯八月十六夜彰化水源地觀月
    • 參考文獻
    • 附錄 吳德功寄贈著作給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典藏時間表
  • 第四章 吳德功古文創作觀點介析——以《瑞桃齋文稿》進行觀察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古文創作的起源與主題選擇
      • 一 古文創作的起源
      • 二 古文創作的主題選擇
    • 第三節 古文創作的基本素養
      • 一 養「氣」
      • 二 養識
    • 第四節 古文創作講求「真」與「議論」
      • 一 能求「真」者是佳文
      • 二 求「真」之外能生出「議論」更佳
    • 第五節 古文創作的學習對象
    • 第六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第五章 吳德功古文的求進思想及其傳達手法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吳德功古文的求進思想
      • 一 求進思想的內涵
      • 二 求進思想的起因與發展脈絡
    • 第三節 吳德功傳達求進思想的書寫模式
      • 一 先尋找具有特色,卻聲名不顯之「物」為書寫對象
      • 二 透過「感物言志」的手法,讓求進思想由「物」轉向於「人」
    • 第四節 吳德功傳達求進思想的篇章修辭技巧
      • 一 論敘法
      • 二 賓主法
      • 三 正反法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第六章 吳德功古文對特殊現象的詮釋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以事物的自然原理進行詮釋
    • 第三節 以漢代災異思想進行詮釋
    • 第四節 以報應之說進行詮釋
      • 一 傳統天道報應觀之說解
      • 二 佛教因果業報論之說解
    • 第五節 詮釋觀點的多元性與矛盾性
      • 一 詮釋觀點的多元性
      • 二 詮釋觀點的矛盾性
    • 第六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第七章 臺灣民變事件的歷史書寫——吳德功《戴案紀略》初探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戴案紀略》的編寫體例
      • 一 仿綱目體史書之格式
      • 二 在各綱、目正文後,常附有吳德功之評論
    • 第三節 《戴案紀略》寫作的取材來源
      • 一 取材林豪《東瀛紀事》
      • 二 取材陳肇興《陶村詩稿》
      • 三 取材丁曰健《治臺必告錄》
    • 第四節 《戴案紀略》史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功能
      • 一 《戴案紀略》史論的主要內容
      • 二 《戴案紀略》史論的功能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 《戴案紀略》與《東瀛紀事》記載同一事件對照表
  • 第八章 吳德功《觀光日記》的體裁、內容與政治意涵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觀光日記》的體裁特性
      • 一 從遊記文學看《觀光日記》
      • 二 日記體遊記與《觀光日記》
    • 第三節 《觀光日記》的內容與詩作
      • 一 《觀光日記》的內容
      • 二 《觀光日記》中的詩歌作品
    • 第四節 從《觀光日記》看日本政府的政治目的
      • 一 舉辦揚文會,藉傳統漢學收攬臺灣文人
      • 二 參觀各政府機構,以宣揚國力、倡導新學術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 《觀光日記》詩歌作品一覽表
  • 第九章 吳德功《讓臺記》敘事時間研究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讓臺記》的敘事時序
      • 一 順時敘事
      • 二 違時敘事
    • 第三節 《讓臺記》的敘事速度
      • 一 《讓臺記》敘事速度快的形成方式
      • 二 《讓臺記》敘事速度慢的形成方式
    • 第四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第十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