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制度與經濟成長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395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經濟成長」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議題。1980年代中期,經濟學界再現一波研究熱潮,重要成果之一是確認制度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制度係由人類所制訂,用來規範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而經濟學研究的結論是:市場經濟制度將最有利於經濟成長。

本書所收錄的七篇論文,主題涵蓋荷治時期的獵鹿活動、土地權型態,清治時期的隱田、土地權與訴訟文化,日治時期的交通建設,以及戰後初期的經濟管制。各論文的主題係由制度的角度切入,分析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的脈絡,並印證制度經濟學的推論:產權制度有利於經濟成長,不當的管制則有礙發展。
  •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 編輯凡例
  • 作者簡介
  • 導論:制度與經濟成長/吳聰敏
  • 第一章 荷治時期台灣的獵鹿活動與保育措施/古慧雯著,吳承翰譯
    • 一、前言
    • 二、背景
    • 三、數據資料
      • (一)1633年
      • (二)1640-1641年
      • (三)1653年
      • (四)1654年
      • (五)1660年
    • 四、日本的經濟衰退
    • 五、獵鹿與虎尾
    • 六、狩獵管制
    • 七、結語
  • 第二章 荷治時期的土地權型態/韓家寶(Pol Heyns)著,鄭維中譯
    • 一、前言
    • 二、公司認可原住民利用與享用其祖傳地之權利
      • (一)公司認可原住民祖傳地為封建領地
      • (二)中國人補償原住民採截竹材費
      • (三)中國人補償原住民以獲得漁稅權
      • (四)是否准許中國農夫開墾原住民土地?大員與巴達維亞的政策之爭
      • (五)大員方面的勝利:中國農夫繳付地租耕作原住民領地
      • (六)公司對原住民損失「利用與享用土地產權」之補償
    • 三、公司頒授土地所有權給中國移民
      • (一)Sinqua陳情保障土地所有權
      • (二)頒授地權與土地劃界政策之確立
      • (三)新港原住民越界雇用中國農夫案例
      • (四)劃界的範圍與規模
      • (五)中國土地開發者
    • 四、公司頒授土地使用權與土地所有權給官員
      • (一)公司頒授土地使用權給官員
      • (二)公司頒授土地所有權給官員
    • 五、結語
  • 第三章 清末的隱田/吳聰敏
    • 一、前言
    • 二、從清賦到土地調查事業
      • (一)清賦事業
      • (二)土地調查事業
      • (三)新舊甲數
    • 三、隱田
      • (一)隱田之定義
      • (二)隱田的型態
      • (三)隱田之分布
    • 四、地主的選擇
      • (一)隱田的利益與成本
      • (二)執法的效率
      • (三)迴歸分析
    • 五、隱田的型態
      • (一)「以多報少」或「朦混隱匿」?
      • (二)「以上則報中下則」
    • 六、土地產權制度變革之影響
      • (一)清治時期的土地產權制度
      • (二)土地訴訟與交易
      • (三)生產誘因
    • 七、結語
  • 第四章 「業憑契管」?清代台灣土地業主權與訴訟文化的分析/林文凱
    • 一、前言
    • 二、清代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土地業主權維護體制
      • (一)官方的土地業主權維護體制:土地開墾與賦役行政
      • (二)民間的土地業主權維護體制:民間的各種契據與繪圖制度
    • 三、《淡新檔案》中的土地爭占糾紛:業主權糾紛的訴訟文化分析
      • (一)D22506一案的分析
      • (二)D22708一案的分析
      • (三)D22425一案的分析
      • (四)土地爭界侵占案件訴訟文化的綜合分析
    • 四、結語
  • 第五章 日治初期交通建設的經濟效益 /吳聰敏、盧佳慧
    • 一、前言
    • 二、日治初期的交通建設
      • (一)鐵路
      • (二)基隆港與高雄港
    • 三、運輸成本與貿易
      • (一)島內貿易
      • (二)對外貿易
    • 四、交通建設與耕作面積
      • (一)車站對田面積之影響
      • (二)車站對米作面積之影響
      • (三)港口對田園面積之影響
    • 五、運輸成本與農業生產力
      • (一)米作生產力
      • (二)甘藷
    • 六、聚集經濟
      • (一)車站與地價
      • (二)港口與地價
    • 七、結語
  • 第六章 身高與台灣人經濟福利的變化(1854-1910)/魏凱立(Kelly B. Olds)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背景
    • 三、實證資料、模型與結果
    • 四、結語
  • 第七章 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台灣的經濟政策/吳聰敏
    • 一、前言
    • 二、背景與文獻檢討
    • 三、人口、產出、貨幣與物價
    • 四、管制與掠奪
      • (一)稻米
      • (二)砂糖業
      • (三)貿易管制與匯率管制
    • 五、影響
      • (一)惡性物價膨脹
      • (二)財富重分配
      • (三)公營與獨占
    • 六、結語
  • 延伸閱讀書目/吳聰敏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