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84222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重新認識「元朝」和忽必烈。
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對於中國人而言,蒙古是「元寇」;對於俄羅斯人而言,蒙古意味著「韃靼的桎梏」,對於西歐人而言,蒙古則是以屠殺聞名的「野蠻破壞者」。這些看法都錯了!日本學者杉山正明把真相從歷史的迷霧和文明的偏見中釋放出來,藉此重新認識蒙古、元朝和忽必烈。

●忽必烈的繼位,為什麼是理解蒙古和世界史大轉向的關鍵之鑰?
西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忽必烈宣布繼承大汗之位,使得旭烈兀在伊朗自立為國,從而造成幾個蒙古汗國的分化。這一局面,使得1260年成為世界史轉向的重要一年。

●只有征服南宋,才能被蒙古共同體認定為唯一的統治者。
忽必烈要如何在蒙哥去世後的權力競爭者中勝出?他不僅要在軍事上擊敗競爭者,還得創下不世之功和巨大財富,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安定。這正是忽必烈必征服南宋之因,因為南宋國擁有當時歐亞大陸最大的財富與人口。自此,蒙古不再沿草原地帶西征,而轉為複雜地貌的南方。

●忽必烈的挑戰不僅是如何攻下南宋,而更是保有其繁華,他做到了。
他克服了地理上的「空白障壁」(指南宋和金對峙期間造成的荒蕪中原)與「水的障壁」(指長江),盡可能減少雙方損傷,達成順利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他兵不血刃,進入南宋首都杭州,並創造出更繁華的城市,讓馬可波羅讚歎不已。

●忽必烈對首都的構想——北京不是內陸城市,而是與海相連的巨大首都。
在忽必烈的規劃中,大都雖然擁有中華都市的外觀,但內在機能上卻是巨大的內港城市(即今日積水潭),透過運河和海洋連接,成為蒙古草原通往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完全不是我們今天對北京的認知。此外,大都也充滿了濃厚的草原氣息和印度、西藏色彩。

●忽必烈對新國家的基本構想:草原軍事力+中華行政力+穆斯林商業力。
忽必烈政權一方面將草原軍事力作為支配的根源,一方面又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之源來管理。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由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流通體系。大元汗國是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並以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世界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元朝」。忽必烈讓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陸帝國,也讓歐亞大陸首度具備世界史的意義。

●蒙元為何「失敗」?
十四世紀長達七十年的大天災,使得蒙古聯合體走向瓦解;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當時,支撐忽必烈這一跨歐亞體系的技術手段其實非常低。一三六八年,大元汗國從中國境內退出,蒙古帝國迅速分化為大大小小的諸多勢力。而明以後的中國,在一個已經蒙古化的體系裡(包括疆域、行政體系等)以中華為名繼續運作。

這就是真實的蒙古。十三世紀初,以遊牧立國的蒙古快速崛起,統合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明,為世界史開創嶄新的一頁;而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第二次創業,即大元汗國,所建構出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更是對今日世界形成巨大影響。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蒙古、「元朝」和世界史。


本書特色
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所建構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很少被談及和論述。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世界史觀;蒙古不再侷限於「元寇」、「編派苦役的韃靼人」等「野蠻破壞者」的形象,而是世界史的創造者。作者並以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 【第一部】追尋世界史的新面貌
    • 一、蒙古及其時代
      • 蒙古的出現
      • 眼目所及的歐亞世界
      • 世人對蒙古時代的印象
    • 二、蒙古是中國文明的破壞者嗎?
      • 耐人尋味的解讀
      • 杭州入城的實際情況
      • 沒有「政治」的繁榮
    • 三、中亞、伊朗被破壞了嗎?
      • 成吉思汗的西征與「破壞」
      • 中亞的「大屠殺」
      • 中亞並未荒廢
    • 四、俄羅斯的不幸是真的嗎?
      • 「韃靼的桎梏」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評價
      • 邁向俄羅斯帝國的道路
    • 五、元代中國是悲慘的嗎?
      • 壓抑、搾取、人種歧視存在嗎?
      • 科舉與能力主義的夾縫
      • 元曲述說的事物
    • 六、責難與稱讚
      • 以文明為名的偏見
      • 反作用下的「極端美化」
    • 七、世界史與蒙古時代
      • 不確切的體系論
      • 展望世界史的視角
  • 【第二部】世界史的大轉向
    • 一、改變世界史的那一年
      • 阿音札魯特戰役
      • 戰役之後
      • 兩個蒙古汗國的對立
      • 蒙哥的猝死
    • 二、忽必烈營帳
      • 忽必烈的課題
      • 混沌的東方
      • 為何是金蓮川?
      • 一種印象
    • 三、忽必烈與他的策士
      • 蒙古左翼集團
      • 謎樣的忽必烈
      • 決策集團與實務部屬
      • 對中國的戰略
    • 四、奪權的過程
      • 鄂州之役
      • 忽必烈之亂
      • 世界史的大轉向
  • 【第三部】忽必烈的軍事與通商帝國
    • 一、大建設的時代
      • 以何為國家之範
      • 第二次創業
      • 「首都圈」的出現
      • 巨大的首都
      • 與海相連的都城
      • 以運河串連海運與陸運
    • 二、系統化的戰爭
      • 令人驚嘆的襄陽包圍戰
      • 南宋作戰的難處
      • 經略戰爭的思想
      • 蒙古水師的出現
      • 新武器「曼札尼克」
      • 令人訝異的骨牌效應
      • 一統中國
    • 三、躍居海上帝國
      • 南宋的遺產
      • 世界史上最早的海洋艦隊
      • 海洋與內陸銜接
    • 四、重商主義與自由經濟
      • 忽必烈政權的經營戰略
      • 國家收入來自商業利潤
      • 白銀流通
      • 通行歐亞的重量單位
      • 紙幣是萬能的嗎?
      • 「高面額紙幣」是鹽引
      • 歐亞世界通商圈
    • 五、為何未盡全功?
      • 蒙古體系
      • 過早的時代
      • 作為記憶的體系
      • 該是回首時
  • 後記
  • 學術文庫版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