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元朝进行多方面详细论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论述充分,语言简洁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蒙古族的起源
-
第一节 历史上的东胡诸部族
-
东胡
-
乌桓、鲜卑
-
室韦
-
-
第二节 蒙古部的西迁
-
第三节 辽金统治时期的蒙古草原
-
辽对蒙古草原的统治
-
金代的蒙古草原诸部
-
金朝对蒙古草原诸部的控制
-
-
-
第二章 12—13世纪初蒙古诸部的社会状况
-
第一节 经济生活
-
畜牧
-
狩猎
-
手工业
-
商业交换
-
农业
-
-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
-
家庭
-
氏族、部落
-
部落联盟
-
-
第三节 阶级分化
-
草原氏族贵族
-
奴隶与属民(bo′ol孛斡勒)
-
平民
-
-
第四节 文化习俗
-
-
第三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与大蒙古国的建立
-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兴起
-
也速该之死与铁木真的童年
-
与札木合的联盟及十三翼之战
-
斡里扎河之战与泰亦赤兀部的败亡
-
阙奕坛之战与东蒙诸部的平定
-
班朱尼河之盟与克烈部的败亡
-
乃蛮的灭亡与蒙古草原的统一
-
-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
-
一、国家制度的建立
-
二、国家的扩展与巩固
-
-
第三节 对外侵掠
-
一、第一阶段(1205—1218年)
-
二、第二阶段(1218—1224年)
-
三、第三阶段(1224—1227年)
-
-
第四节 兀鲁思的分授与继承
-
-
第四章 蒙古国的继续扩张与发展
-
第一节 窝阔台合罕时期
-
一、窝阔台即位与汗权的发展
-
二、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上)——灭金
-
三、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下)——拔都西征
-
四、蒙古在北部中国和中、西亚地区的统治
-
五、贵由汗的短暂统治
-
-
第二节 蒙哥汗时期
-
一、汗位的争夺
-
二、统治措施
-
三、忽必烈对汉地的经略
-
四、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旭烈兀西征
-
五、蒙哥的南侵和他的死
-
-
第三节 蒙古国时期草原社会的变化
-
-
第五章 元朝的建立
-
第一节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及李璮叛乱的平定
-
一、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
-
二、诸汗国的分立
-
三、李璮的叛乱
-
-
第二节 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
-
汉法的采行
-
蒙汉杂糅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质
-
八思巴蒙古字的创制
-
-
第三节 大都的营建
-
大都的兴建
-
两都制度与上都概况
-
-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
-
奖励发展生产
-
严禁侵民伤稼
-
广兴屯田
-
-
第五节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倾轧与斗争
-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形成与矛盾
-
阿合马的攫权征利与官僚集团间的斗争
-
-
-
第六章 全国的统一
-
第一节 灭亡南宋
-
伐宋的准备
-
攻占临安
-
闽广川蜀的平定
-
-
第二节 与西北、东北诸叛王的斗争
-
海都的叛乱与窝阔台汗国的兴起
-
昔里吉之叛
-
乃颜之乱
-
-
第三节 为巩固全国大统一的诸措施
-
一、巩固统一的诸政治措施
-
二、军事镇戍
-
三、经济政策
-
四、大统一的历史作用
-
-
第四节 至元中后期朝政的升沉
-
一、阿合马擅权
-
二、真金预政和他的死
-
三、桑哥执政与皇位继承
-
-
第五节 对外侵掠战争
-
高丽
-
日本
-
安南
-
缅国
-
占城
-
爪哇
-
-
第六节 至元中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
-
南宋被灭期间人民的反抗斗争
-
至元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
-
-
-
第七章 统治制度(上)
-
第一节 宫阃制度与贵族特权组织
-
忽里台制度
-
分封投下制度
-
斡耳朵制度
-
怯薛制度
-
-
第二节 民族压迫政策
-
第三节 官 制
-
中央官制
-
地方官制
-
基层设置
-
官吏的选举和铨叙
-
-
第四节 户籍、赋役与财经制度
-
户籍制度
-
赋税差役制度
-
徭役
-
经理与助役
-
课程
-
钞币制度
-
-
-
第八章 统治制度(下)
-
第一节 军事制度
-
军户与奥鲁
-
宿卫军制度
-
镇戍军制度
-
屯田
-
-
第二节 驿站制度
-
第三节 刑法制度
-
第四节 儒学的利用
-
-
第九章 社会经济
-
第一节 大统一、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系的发展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
一、民族杂居
-
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
第二节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概况
-
一、农业
-
二、畜牧业
-
三、手工业
-
四、商业交通
-
-
-
第十章 社会阶级与结构
-
第一节 社会阶级关系
-
一、系官田土
-
二、地主阶级
-
三、商人与高利贷者
-
四、农民
-
五、手工匠
-
六、驱奴
-
-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
-
一、宗族
-
二、家庭
-
三、婚姻
-
-
-
第十一章 中期的政治概况
-
第一节 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
-
成宗之立
-
朝政概况
-
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战争
-
用兵西南
-
-
第二节 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统治时期
-
成武授受之变
-
武宗朝的政治
-
仁宗的政治兴革
-
英宗之立与南坡之变
-
-
第三节 从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到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初年
-
泰定帝的统治
-
两都争战与明宗之死
-
文宗统治时期
-
顺帝初年的政治概况
-
-
第四节 人民的反抗斗争
-
刘季起义
-
陈空崖起义
-
段丑厮起义
-
阿失歹儿起义
-
蔡五九反抗
-
园明和尚起义
-
赵丑厮、郭菩萨谋反
-
朱光卿、聂秀卿起义
-
棒胡起义
-
彭莹玉、周子旺起义
-
范孟谋反
-
盐徒郭火你赤起义
-
-
-
第十二章 元末人民大起义
-
第一节 元末社会总危机的形成
-
一、统治机制的总溃烂
-
二、人民反抗斗争的蜂起
-
三、白莲教的发展与传播
-
四、河防工程与大起义的引发
-
-
第二节 人民大起义的爆发 [1440]
-
一、起义军的蜂起
-
二、元军的围剿与镇压
-
-
第三节 起义军的发展与刘福通北伐
-
一、诸部起义军的再起与发展
-
二、刘福通的北伐与失败
-
东路
-
三、陈友谅建大汉政权
-
四、明玉珍据四川
-
五、从大周政权到东吴的演变
-
六、方国珍在浙东的割据
-
七、陈友定据八闽
-
八、朱元璋西吴政权的发展
-
-
第四节 在人民大起义冲击下的元朝
-
一、妥懽帖睦尔政权的腐朽与内部倾轧
-
二、地方军阀的壮大与混争
-
-
第五节 朱元璋统一诸部与元朝的灭亡
-
一、并陈友谅
-
二、平张士诚
-
三、北伐与元朝的灭亡
-
四、平定浙、闽、两广及四川
-
-
-
第十三章 文 化
-
第一节 哲学思想
-
一、理学的北传及其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
二、理学的派衍与朱陆调和
-
-
第二节 宗 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伊斯兰教的传播
-
四、基督教的传播
-
五、三教归一思想的发展
-
-
第三节 史 学
-
辽、金、宋三史的修撰
-
《元朝秘史》
-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
-
第四节 文学艺术
-
一、元曲
-
二、散文诗词
-
三、绘画书法
-
-
第五节 科学技术
-
一、农学
-
二、医学
-
三、天文历数
-
四、地理勘测
-
五、机械制造
-
六、水利工程
-
七、数学
-
-
-
第十四章 与外国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
第一节 与宗藩之国的关系
-
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
-
与伊利汗国的关系
-
与钦察汗国的关系
-
-
第二节 与毗邻诸国的关系
-
高丽
-
安南
-
-
第三节 与海外诸国的关系
-
日本
-
占城、真腊
-
南海诸国
-
-
第四节 与欧洲、非洲国家的交通
-
加宾尼与鲁不鲁乞的出使蒙古
-
马可·波罗来华
-
罗马天主教士在中国
-
斡多里克的旅华报告
-
与非洲的交通及伊本·拔都他游记
-
-
- 附录:元大事年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