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圓覺經》,全名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譯自唐代佛陀多羅,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全經共一卷,分作序、正宗、流通三分,有十二章。
圓覺,即圓滿菩提,證悟佛果;修多羅則為貫穿法相攝持所化之義;了義,指佛說之教法透徹究竟。本經由佛陀開示六道眾生皆具圓覺本心的妙義,強調若能除去六塵生起的無明妄念,便可得自性真如的要旨。
最早提倡《圓覺經》的是唐代宗密,留下注疏《大方廣圓覺經大疏》三卷、《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十八卷、《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注》四卷及《大方廣圓覺經略鈔》十二卷等。
本經總持一切法,包含無量義,能解決煩惱,得菩提心。修習佛道者若細心參究,必能有所體悟。
圓覺,即圓滿菩提,證悟佛果;修多羅則為貫穿法相攝持所化之義;了義,指佛說之教法透徹究竟。本經由佛陀開示六道眾生皆具圓覺本心的妙義,強調若能除去六塵生起的無明妄念,便可得自性真如的要旨。
最早提倡《圓覺經》的是唐代宗密,留下注疏《大方廣圓覺經大疏》三卷、《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十八卷、《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注》四卷及《大方廣圓覺經略鈔》十二卷等。
本經總持一切法,包含無量義,能解決煩惱,得菩提心。修習佛道者若細心參究,必能有所體悟。
- 出版前言
- 推薦序
- 序言
-
第一‧文殊師利菩薩
-
01 愚癡若不破,永難得解脫
-
02 自性清淨心,無窮盡寶藏
-
03 佛法不滅絕,若肯聞思修
-
-
第二‧普賢菩薩
-
04 幻象消失,覺心不動
-
05 緣起緣滅即虛幻,切勿執迷為真實
-
-
第三‧普眼菩薩
-
06 成佛作祖,即在修心
-
07 六根清淨,必能互用
-
08 一切清淨,因緣為何?
-
-
第四‧金剛藏菩薩
-
09 金礦鍛鍊變純金,除去三毒見妙心
-
10 具足諸清淨,始得證圓覺
-
11 圓覺心性,無來無去
-
-
第五‧彌勒菩薩
-
12 生理欲望難調控,超脫性愛靠智慧
-
13 四周有菩薩,圓覺有門徑
-
14 理事二障除,學佛得利益
-
15 善知識開示妙法,邪見者以盲導盲
-
-
第六‧清淨慧菩薩
-
16 佛性平等,無有高下
-
17 佛陀經教,生活寶典
-
18 分別對立,全屬虛幻
-
-
第七‧威德自在菩薩
-
19 方便有多門,各門通悟境
-
20 學佛第一步,必須先修「止」
-
21 禪定生智慧,解除生死結
-
-
第八‧辨音菩薩
-
22 妄念紛飛,如何降伏
-
23 凝視內觀,開啟智慧
-
-
第九‧淨諸業障菩薩
-
24 顛倒妄見,源自無明
-
25 我相若存在,難證圓覺心
-
26 盲修瞎煉,不能證道
-
-
第十‧普覺菩薩
-
27 不入煩惱紅塵,休想廣度眾生
-
28 親近善友,獲益無窮
-
29 無須欲求圓覺心,只要勤拂厚塵埃
-
30 親近或遠離,隨緣都自在
-
31 怨乎親乎,一視同仁
-
-
第十一‧圓覺菩薩
-
32 道場有道風,始能報佛恩
-
33 唯有依教奉行,便知起心動念
-
34 先從數息入手,淺定初定禪定
-
35 業報隨身,影響證道
-
-
第十二‧賢善首菩薩
-
36 無論頓漸根機,皆能證得佛果
-
37 圓覺深奧妙法,應該大力宣揚
-
38 深懷真心,龍天護法
-
39 大乘教徒,善神加持
-
40 鬼神受用法喜,自動暗中護衛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