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維摩詰經》,全名為《維摩詰所說經》,譯自後秦鳩摩羅什,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共三卷十四品。
本經記載文殊菩薩前往探望生病的維摩詰居士,雙方展開一場精采對話,針對大乘教法進行深入廣泛的探討。內容闡述佛法不離世間法的要旨,提倡積極入世的人生觀,並點明在家居士雖身處居家,亦應心存慈悲,教化眾生,行持菩薩道。
在佛教譯經史上,《維摩詰經》曾有七種譯本,如今僅存三種:一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三國時吳國支謙譯;二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後秦鳩摩羅什譯;三是《說無垢稱經》,六卷,唐玄奘譯。其中公認最流暢易讀者是鳩摩羅什本。
經中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為譬喻,說法淺近,引發大眾信仰,是大乘經典一大特色。若靜心閱讀,必能對大乘教法體悟更深。
本經記載文殊菩薩前往探望生病的維摩詰居士,雙方展開一場精采對話,針對大乘教法進行深入廣泛的探討。內容闡述佛法不離世間法的要旨,提倡積極入世的人生觀,並點明在家居士雖身處居家,亦應心存慈悲,教化眾生,行持菩薩道。
在佛教譯經史上,《維摩詰經》曾有七種譯本,如今僅存三種:一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三國時吳國支謙譯;二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後秦鳩摩羅什譯;三是《說無垢稱經》,六卷,唐玄奘譯。其中公認最流暢易讀者是鳩摩羅什本。
經中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為譬喻,說法淺近,引發大眾信仰,是大乘經典一大特色。若靜心閱讀,必能對大乘教法體悟更深。
- 出版前言
- 推薦序
- 序言
-
第一‧佛國品
-
01 見緣起,即見佛
-
02 獅子吼,如雷震
-
03 菩薩行,現五道
-
04 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
05 梵音微妙,聽者受用
-
06 空地無障礙,虛空不能成
-
07 三界唯心造,全都靠自修
-
08 日月光明,瞎子否認
-
-
第二‧方便品
-
09 在家修淨行,成果亦可觀
-
10 昇華原始情欲,成就無上菩提
-
11 身體無常,不可迷戀
-
12 肉身雖可厭,但能證佛身
-
-
第三‧弟子品
-
13 翻滾紅塵是道場,百般行業亦修行
-
14 諸法如虛空,一切畢竟空
-
15 參透十喻,無限法喜
-
16 無須害怕,不要執著
-
17 因材施教,古今皆然
-
18 寂滅為樂,是得解脫
-
19 天眼功力,深淺有別
-
20 妄想生萬法,不明鏡中像
-
21 身出家,心出家
-
-
第四‧菩薩品
-
22 菩提心行,不貪六塵
-
23 禪修入定,得生智慧
-
24 佛法樂,五欲樂
-
25 佛門慈悲,一視同仁
-
-
第五‧文殊師利問疾品
-
26 菩薩如父母,眾生似兒女
-
27 破邪顯正,無須外求
-
28 今生我得病,前生妄想故
-
29 身病不相離,修行大方便
-
30 禪悅超俗,不宜沉溺
-
-
第六‧不思議品
-
31 染著非空,空亦不空
-
32 無大無小,圓融無礙
-
-
第七‧觀眾生品
-
33 法施持戒,全屬慈行
-
34 行正念,斷煩惱
-
-
第八‧佛道品
-
35 示現非道中,方便教化故
-
36 先行無畏施,後發向道心
-
-
第九‧入不二法門品
-
37 正道邪道,不二法門
-
38 默默不答,才是真答
-
-
第十‧香積佛品
-
39 香氣飄散,善業使然
-
40 勿輕未學,古有明訓
-
41 以毒攻毒,便於調伏
-
-
第十一‧菩薩行品
-
42 事事作佛事,處處有佛法
-
43 煩惱即菩提,魔事亦佛事
-
44 從不放逸,眾善奉行
-
-
第十二‧見阿閦佛品
-
45 寧捨安樂鄉土,竟來娑婆世間
-
46 不離穢土,不忘教化
-
-
第十三‧法供養品
-
47 降伏外道不難,選擇道場容易
-
48 深經微妙又難解,凡夫分別思惟故
-
49 必須抓「四依」,丟棄「四不依」
-
-
第十四‧囑累品
-
50 菩薩有兩種,理入與行入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