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孤獨,是一種能力:面對真實自我,探索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89403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根源到發展、全面性探討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
★孤獨,是一種能力!不再被人際關係綁架,在喧囂時代看見獨一無二的自己
★精神科醫師作家/吳佳璇、「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專文導讀

你經常感到孤獨嗎?人生在世,注定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英國最負盛名的精神科醫師史脫爾倡議的孤獨宣言,顛覆「關係王道」的傳統論點,賦予孤獨新的定義。

 彼得兔作者碧翠絲‧波特在封閉家庭養成了孤僻性格,她回歸人群的方式,是親近動物並投身童話幻想的世界……
 維根斯坦號稱「有史以來最內向的天才」!他漠視社會規範、痛恨社交,生活如苦行僧那般嚴苛而節制。但在偏激冷漠的表象下,他得以確保了自我獨立的思考,專注於對真理的追求……
 康德一向堅持理性思考,宣稱「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存在」。不管用餐、會客或閱讀,他的生活作息嚴謹到強迫症的程度!這種極端作法,完全是為了擺脫外界對他的束縛和影響……
 牛頓的童年籠罩著被母親拋棄的陰影,長大之後變得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在極度自閉和孤立狀態中,他抓住了腦中冒出靈光一現的想法,最後發現萬有引力,為科學做出偉大貢獻……
 貝多芬在生命晚期近乎全聾,在沒有聲音的世界,他得以投注最深沉的情感。他完全杜絕了跟聽眾的溝通的可能,也不在意作品是否被理解,最終走向音樂生涯的顛峰……

本書初版於1988年,有別於坊間充斥著「終結孤單」的心理勵志書,英國著名精神科醫師史脫爾從「人勢必孤獨」及「尋求連結」切入,一方面肯定人類確有建立關係的需求,另一方面則點出個體性及自我感的重要,說明孤獨的正當性與重要價值。他主張,孤獨是一座讓你度過憂傷的橋樑,是一個人終於可以對自己說話的時刻,是天賦發揮的契機,也是創作靈感與想像的源頭。
從童年親密關係的依附,到成人建立社群的意義,史脫爾醫師站在佛洛依德、榮格、阿德勒等大師的理論分歧點,辯證了一種擁有安全感的孤獨是多麼重要,洗刷了一般人對孤獨的負面印象。此外,一個人獨處時或許看似孤單,但實際上對人生各層面的需求,包括尋求秩序感、緩解失落和分離傷痛、提升自我肯定感,或將熱情投注在天賦和興趣上,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性。
這本書中列舉了歷史上知名作家(卡夫卡、亨利‧詹姆士)、藝術家(哥雅、達文西)、音樂家(貝多芬、布拉姆斯)、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及哲學家(康德、尼采和維根斯坦)等案例,來說明孤獨的心靈在他們艱困的人生經歷中,轉化為一種自我接納和發揮想像力的機會,最終為他們原本不順遂的童年和不快樂的人生,提供了救贖和希望。
孤獨哲學家叔本華說:「一個人內在擁有的東西,才是決定他幸福與否的關鍵。」孤獨帶給每一個人的,正是一種由內而生的力量和支撐。在這個充滿孤寂感的喧囂時代,如果你好奇自己為什麼經常感到孤獨,你總是急於擺脫一個人落單的困境,你想知道獨處到底有什麼好處,以及歷史上有哪些人也交上了「孤獨好朋友」……那麼,這本從根源講起卻淺顯易懂;多角度分析卻極為貼近內心的心靈指引,正是你所需要的「孤獨學經典」。
  • 推薦導讀一 享受孤獨──網路時代的核心生存能力
  • 推薦導讀二 愛、孤獨、個體化
  • 作者序
  • 第一章 人類關係的意義
  • 第二章 孤獨是一種能力
  • 第三章 孤獨的用處
  • 第四章 強制的孤獨
  • 第五章 想像力的渴望
  • 第六章 個體性的重要
  • 第七章 孤獨與氣質
  • 第八章 分離、孤立與想像力的成長
  • 第九章 死別、憂鬱與修復
  • 第十章 一貫性的追求
  • 第十一章 第三時期的創作
  • 第十二章 完整性的渴望與追求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