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九一九年五四白話文運動即屆九十載,散文創作在兩岸三地、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開枝散葉,迄今異鄉╱在地書寫已難辨其身世。而成長於赤道的文學跨界作家鍾怡雯,在本書卷一「短篇評論」中,簡潔俐落地道出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書寫脈絡,為當地散文留下精譬的紀錄。本書卷二「書評」,是精采的二次創作,以內斂的題材引入鍾氏的諧趣與抒情,兩者合體,嗅出原著的氣味,也看見令人熟悉的鍾怡雯身影。本書展現了遼闊的文學視野,以及細膩的觀察。論述範疇涵蓋台灣、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華文文學,論述議題包括:散文創作觀察、當代小說評述、命名機制、文學版圖分析、自然寫作、遊記等,時間跨度則從清代延伸到二十一世紀初。
- 封面
- 【序】無非抒情 鍾怡雯
-
卷一 評論
-
《幽夢影》與林語堂 --序張潮《幽夢影》
-
現代散文和白話文
-
時間的意義
-
文字的滋味
-
散文浮世繪
-
二○○○年散文創作觀察
-
友情的深度--導讀高行健《朋友》
-
從父親到戀人--論簡媜〈漁父〉的父親角色置換
-
從「新興華文文學」論馬華文學的命名
-
流傳--五十年來的馬華散文
-
閱讀婆羅洲
-
斷裂--序沈慶旺《臺北的雨、古晉的蟻》
-
局外人的偏見--論香港散文
-
想像更完整的泰華文學版圖
-
-
卷二 書評
-
地球還有明天--評賈德‧戴蒙《大崩壞》
-
尋找不下雨的樂園--評李黎《樂園不下雨》
-
內斂的冷抒情--評蔣彞《牛津畫記》
-
不可思議的光--評郝明義《那一百零八天》
-
掘洞人獻寶 --評周芬伶《仙人掌女人收藏書》
-
既貓又人的分裂書寫 --評心岱《貓,我們的同居愛人》
-
落花無聲--評童元方《為彼此的鄉愁》
-
不只是八○後--評李傻傻《紅X》
-
不論你喜不喜歡貓 --評朱天心《獵人們》
-
時間的銅鏽--評余光中《青銅一夢》
-
內褲外穿的莫言 --評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
隨手寫來的集體記憶--評葉兆言《文學少年》
-
幸福藥罐--評李欣倫《藥罐子》
-
想像異鄉,書寫故鄉 --評安德依‧馬金尼《法蘭西遺囑》
-
想念出走的滋味--評愛亞《秋涼出走》和《想念》
-
有讀者被意象吐出 --《大規模的沉默》的一種讀法
-
一則關於食物的好故事 --評露絲‧雷舒爾《天生嫩骨》
-
退化的歷史--評莫言《食草家族》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