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由資深的通識科學者撰寫,針對新高中通識科考試範圍,
引用41個社會議題作全面性分析,每個議題均設有問題思考和答題指引
一書在手,學生足可應付「新高中通識科」各類考題,做好試前準備!
「通識教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通識,應從生活議題開始。本書精選了本港以及世界發生的大事,詳細分析報章中的新聞報道,讓大家了解議題後,再作精細的分析。全書針對新高中課程通識教育科「六大學習範疇」的分類方法,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現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並設有問題思考和作答指引兩部分,使學生學懂怎樣回答通識教育科的各類型問題,為通識科會考出充足的準備。
作者透過「報章雜誌」、「宣傳廣告」、「電視電影」及「網絡世界」四種媒體分析及探討通識教育科的課題。例如:藉著寫真集現象分析香港年青人的消費文化,藉著瘦身廣告分析香港女性的自我形象,藉著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分析他們的犯罪行為,藉著校園毒品問題分析現時中學道德教育的缺失,藉著Laughing哥現象分析香港人心底裡的英雄形象,藉著柴九角色的塑造分析香港草根階層的自我投射,藉著互聯網越趨流行的現象分析網上援交問題的嚴重性,藉著互聯網背後的道德問題分析網絡世界對年青人人際關係的影響,藉著補習風氣盛行的現象分析中學生的學習態度,藉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情況分析香港教育改革的得失等。
*****************************************************************************************
《從媒體看通識》在電影界和教育界大獲好評:
全書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現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曉龍對當代的媒體問題盡量作出全景式的討論,題目的選定和實例的選取多從香港人的視角出發,故很容易貼近生活取得共鳴,並能將一些艱深的學理化繁為簡。如此好書,自然樂於推介。
資深影評人、前金馬獎評審 梁良
王曉龍已寫了多本通識教育的教材,這次他從電影領域擴展到媒體領域,是一個突破。本書能開啟個人與世界對話的思維通途,喚醒我們一直賴於生存的學習本能。
香港影評人協會會長 何威
引用41個社會議題作全面性分析,每個議題均設有問題思考和答題指引
一書在手,學生足可應付「新高中通識科」各類考題,做好試前準備!
「通識教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通識,應從生活議題開始。本書精選了本港以及世界發生的大事,詳細分析報章中的新聞報道,讓大家了解議題後,再作精細的分析。全書針對新高中課程通識教育科「六大學習範疇」的分類方法,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現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並設有問題思考和作答指引兩部分,使學生學懂怎樣回答通識教育科的各類型問題,為通識科會考出充足的準備。
作者透過「報章雜誌」、「宣傳廣告」、「電視電影」及「網絡世界」四種媒體分析及探討通識教育科的課題。例如:藉著寫真集現象分析香港年青人的消費文化,藉著瘦身廣告分析香港女性的自我形象,藉著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分析他們的犯罪行為,藉著校園毒品問題分析現時中學道德教育的缺失,藉著Laughing哥現象分析香港人心底裡的英雄形象,藉著柴九角色的塑造分析香港草根階層的自我投射,藉著互聯網越趨流行的現象分析網上援交問題的嚴重性,藉著互聯網背後的道德問題分析網絡世界對年青人人際關係的影響,藉著補習風氣盛行的現象分析中學生的學習態度,藉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情況分析香港教育改革的得失等。
*****************************************************************************************
《從媒體看通識》在電影界和教育界大獲好評:
全書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現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曉龍對當代的媒體問題盡量作出全景式的討論,題目的選定和實例的選取多從香港人的視角出發,故很容易貼近生活取得共鳴,並能將一些艱深的學理化繁為簡。如此好書,自然樂於推介。
資深影評人、前金馬獎評審 梁良
王曉龍已寫了多本通識教育的教材,這次他從電影領域擴展到媒體領域,是一個突破。本書能開啟個人與世界對話的思維通途,喚醒我們一直賴於生存的學習本能。
香港影評人協會會長 何威
-
第一部分:報章雜誌
-
1-1 從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分析他們的犯罪行為
-
1-2 從校園毒品問題看中學道德教育的缺失
-
1-3 從尚麥當勞化至反麥當勞化看中學考試模式的變化
-
1-4 從香港年青人的生活習慣看語文能力下降的弊病
-
1-5 從雜誌 Face 及香港書展看年青人庸俗的閱讀文化
-
1-6 從購物現金劵事件看年青人的賭博觀念
-
1-7 從八十後的生活狀態看現今年青人的心理鬱結
-
1-8 從擲鏹水事件看反社會行為出現的原因
-
1-9 從貧富懸殊問題看香港人心中的理想社會
-
1-10 從女多男少的現象看香港的未婚問題
-
1-11 從真假婚姻看現時中國人的戀愛價值觀
-
1-12 從複製人問題看人類對身分迷失的恐懼
-
-
第二部分:宣傳廣告
-
2-1 從寫真集現象看香港年青人的消費文化
-
2-2 從陳法拉及周秀娜事件看泛與反道德主義者相異的觀點
-
2-3 從瘦身廣告看香港女性的自我形象
-
2-4 從電視電影生態看置入式廣告的有效性
-
2-5 從售樓廣告看香港人對成功人士的詮釋
-
2-6 從互聯網的發展看無處不在的宣傳廣告
-
2-7 從文化產業的發展看宣傳廣告的應用
-
-
第三部分:電視電影
-
3-1 從港男港女現象看現今年青人的兩性關係
-
3-2 從電影看現今年青人的愛情觀
-
3-3 從電影看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
3-4 從荷里活電影看年青人對真我的追尋
-
3-5 從荷里活電影看美國全球化的趨勢
-
3-6 從電影看現今都市人的身分問題
-
3-7 從電影看現今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女性形象
-
3-8 從電影看現今人類的性格特質
-
3-9 從電影看人生的際遇與命運
-
3-10 從電影看生命的意義
-
3-11 從電影看死亡對生者的意義
-
3-12 從電影看社會的陰暗面
-
3-13 從電影看中國人的民族性
-
3-14 從末世電影看人類對未來世界的猜想
-
-
第四部分:網絡世界
-
4-1 從網上自殺群組看現今年青人的人生觀
-
4-2 從網上援交問題看香港道德教育的貧乏
-
4-3 從網上罪行看年青人對虛擬世界的警覺性
-
4-4 從網上購物現象看購物狂消費主義的夢魘
-
4-5 從 Facebook 的特質看香港人的示威風氣
-
4-6 從 Google 事件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
4-7 從跨越時空的網絡看現今全球化的特質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