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693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藉由「對摭」、「融攝」兩個視角探論唐代詩人豁顯的生命 情調與審美風尚。「對踱」指相 斥相合、相反相成、相拒相依的 儒、釋、道思惟,共同流衍在唐 宋型分野、對治的唐代裡,融懾 成詩家獨特的生命特質與氣性。 全書分上下二卷,上卷〈疏文澡 理〉以統合論述為主,一論王梵 志勸善諷俗、導俗入佛的寓言 詩;二論王維詩歌圖景中的人物 作用與體現:三論李白地域流轉 之世用與自我衝突:四論李白遊 仙詩的生命反差:五論李質〈馬 詩〉詩義類比之求用情結:六論 唐詩「以女為喻」的情境連類; 七論蔡夢弼建搆的論杜視域。下 卷〈飛彩流金〉以釐析詩家作品 為主,有魏徵、張若虚、陳子 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 甫、李義山等人,透過上下卷分 析,冀能梳理詩人的心境流轉, 進而體察其美感意向。
  • 羅序 — 羅時進
  • 簡序 — 簡錦松
  • 上卷 疏文澡理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在雅俗之間流動:王梵志寓言詩表述策略與義蘊抉微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王梵志歌詩流衍與寓言詩定義
      • 第三節 王梵志詩歌敘寫策略之運用
      • 第四節 王梵志詩歌佛教義理闡發
      • 第五節 王梵志寓言詩之美感效能與意義
      • 第六節 結語
    • 第三章 人在圖畫中:王維輞川詩歌「人物」在詩景中之構圖、作用與體現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歌詩圖景中呈示人物之敘寫方式
      • 第三節 人物在圖景中的構圖作用
      • 第四節 王維詩歌中豁顯人物主體精神
      • 第五節 結語
    • 第四章 世用與自我衝突:從地域流轉論李白世用之困頓與轉化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求用之地域流動與歷程
      • 第三節 世用困頓之心境題寫
      • 第四節 世用未果的轉折與釋放
      • 第五節 「文化自我」與「個人自我」的衝突
      • 第六節 結語:富貴與求仙,蹉跎兩成失
    • 第五章 濟世悲懷:李白遊仙詩中的生命反差與人間性格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行旅之遊」與「神仙之遊」的生命情調
      • 第三節 遊仙詩所豁顯的生命反差
      • 第四節 遊仙詩所喻示的人間性格
      • 第五節 超拔而出的放遊
      • 第六節 結語
    • 第六章 求用情結之轉化:從詩義類比論李賀〈馬詩〉之自我隱喻與歷史取譬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馬詩二十三首〉敘寫角度與意象採擷
      • 第三節 馬意象與隱喻之疊合:「言內意」與「言外意」之義符轉換
      • 第四節 李賀〈馬詩〉在歷代詠馬詩中的嬗變與意義
      • 第五節 〈馬詩〉自我隱喻之圖像與情結
      • 第六節 〈馬詩〉神話想像與歷史情境之鉤連
      • 第七節 結語
    • 第七章 情境連類:唐詩「以女為喻」審美心理析論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以女為喻」歌詩之審美基礎與方法
      • 第三節 「以女為喻」之類型與內容
      • 第四節 「以女為喻」之審美效能
      • 第五節 結語:「以女為喻」之詩用文化意義
    • 第八章 後之視今:蔡夢弼《草堂詩話》所建構的宋人論杜視域及其美感思維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宋人辨析杜甫生平事蹟及相關內容
      • 第三節 宋人推尊杜甫之詩藝成就
      • 第四節 宋人建構杜詩經典地位之詮釋面向
      • 第五節 宋人確立杜甫儒家典範意義之切面
      • 第六節 結語:宋人論杜詩之美感思維
  • 下卷 飛彩流金
    • 第一章 魏徵〈述懷〉用典之美感意涵
      • 一、用典的種類
      • 二、用典的構詞方式
      • 三、用典的表現手法
      • 四、用典的美感義蘊
    • 第二章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時空結構與意象書寫
    • 第三章 陳子昂〈感遇‧翡翠巢南海〉寓意結構析論—兼論「寓言詩」與「詠物詩」之異同
    • 第四章 從王維〈辛夷塢〉看人生的況味
    • 第五章 從「隱喻」看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求用情結
    • 第六章 從〈與諸公登峴山〉看孟浩然的境遇感
    • 第七章 從〈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抑揚格」結構技法淺談李白生命之頓挫
    • 第八章 李白〈少年行〉敘寫結構與意蘊
      • 一、〈少年行〉二首
      • 二、〈少年行〉一首
      • 三、李白〈結客少年場行〉
    • 第九章 杜甫〈哀江頭〉中的歷史事件與自我圖像
    • 第十章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之今昔映照
      • 一、從敘寫的時間來觀察
      • 二、從空間視點來觀察
      • 三、從虛實的視角來觀察
      • 四、從回憶的內容來觀察
    • 第十一章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敘寫結構
    • 第十二章 李義山〈嫦娥〉之「言內意」與「言外意」
    • 結論
  • 參考書目暨徵引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