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學研究法》是武內義雄先生學術圓融之後的著作,敘述自身的學問方法,明確的顯示繼承清朝考證學之京都中國學方法論的核心所在。既說明文字學和目錄學是中國學研究法的基礎,也強調輯佚、校讐和整理是中國學的共通研究法。武內義雄先生強調文字學不是文字語源的研究而是經典訓詁的根底。目錄學則是選別中國文獻的重要依據。輯佚、校讐和整理是中國學研究者的使命。文獻蒐集校勘之後,要綜合性的整理文獻成立的先後關係,就需要洞察文獻的歷史背景。但是歷史記載要皆傳統的通說,要判別傳統解釋的正誤,避免獨斷,則有確立客觀標準的必要。武內義雄先生既適用於文獻批判,也應用於思想背景的歷史考察,而建構中國思想史學。
- 校閱序
- 譯者序
- 作者序
-
第一章 總論
-
第一節 敘說
-
第二節 鑒別文獻資料
-
第三節 輯佚
-
第四節 校讐
-
第五節 稽疑
-
第六節 訓詁
-
第七節 整理
-
-
第二章 文字學
-
第一節 敘說
-
第二節 字形
-
一、字形的變遷
-
二、文字結構
-
-
第三節 字音
-
一、音韻學文獻
-
二、音韻變遷
-
三、古韻研究
-
-
第四節 字義
-
-
第三章 目錄學
-
第一節 敘說
-
第二節 正史目錄
-
一、劉歆《七略》
-
二、《漢書.藝文志》
-
三、《隋書.經籍志》
-
四、《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
-
五、《宋史.藝文志》
-
六、《明史.藝文志》
-
七、正史藝文補闕
-
-
第三節 分類
-
一、《七略》的分類
-
二、王儉《七志》的分類
-
三、阮孝緒《七錄》的分類
-
四、《開元群書四部錄》的分類
-
五、分類的變遷
-
-
第四節 解題
-
一、劉向《別錄》
-
二、《開元群書四部錄》
-
三、《崇文總目》
-
四、《文獻通考.經籍考》
-
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
第五節 從鑒藏家目錄到校勘學
-
一、明末清初的藏書家
-
二、《天祿琳瑯書目》
-
三、黃丕烈
-
四、校勘學
-
-
第六節 從校勘家目錄到古典影印
-
一、校勘家目錄
-
二、古典影印
-
-
第七節 結論
-
- 附錄一 武內義雄的《論語》研究/吳鵬
- 附錄二 武內義雄的老莊研究/連清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