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一直伴隨著外國人的身影。除了有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派遣的特使、軍事顧問、志願者以外,還有那麼一批具有基督徒身分的中外人士。在那場與國民黨政府作對的武裝鬥爭和諜戰中,留下他們的足跡。然而,由於後來的中蘇關係破裂,中共不多提及蘇聯老大哥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蔣介石政權敗走臺灣,也不想檢討那段受「基督徒朋友」蒙蔽的經歷;至於那一批捲入革命潮流中的基督徒們,大都對其那段經歷諱莫若深、三緘其口。
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參與革命給人帶來的偉大感和歷史感,恐怕是基督教無法給予的──就是「理想」與「獻身」,也就是說,正是這種不計代價的付出吸引著同有理想激情的人,基督教是從「未來的天國」來獲得報償,共產主義革命則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後者比前者更甚的是,它比較具體也較快達到目標。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是由四個獨立成篇的人物傳奇故事組成的,故事中的主角司徒雷登、董健吾、傅連暲及薄復禮,都是、或曾經是基督徒,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人生經歷中都跟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並為中共的革命創發了關鍵的歷史效用,但卻被中共的黨史忽視。
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參與革命給人帶來的偉大感和歷史感,恐怕是基督教無法給予的──就是「理想」與「獻身」,也就是說,正是這種不計代價的付出吸引著同有理想激情的人,基督教是從「未來的天國」來獲得報償,共產主義革命則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後者比前者更甚的是,它比較具體也較快達到目標。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是由四個獨立成篇的人物傳奇故事組成的,故事中的主角司徒雷登、董健吾、傅連暲及薄復禮,都是、或曾經是基督徒,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人生經歷中都跟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並為中共的革命創發了關鍵的歷史效用,但卻被中共的黨史忽視。
- 版權資訊
- 推薦序 香港革命與獨立呼聲
- 作者序 真正支持香港,就是支持香港獨立
- ▶ 第一卷 一國兩制,警匪共治
- 香港已經淪為警察城市
- 中國是綁匪,香港是肉票
- 習近平眼裡,香港是一顆榨乾的檸檬
- 新納粹的中國人渴望在香港戒嚴和屠殺
- 不能讓文革的血雨腥風席捲香港
- 趙紫陽說,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的
- 港警變公安,廉署變紀委
- 打特務符合最高的公義
- ▶ 第二卷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 魚蛋革命,勇武派登場
- 「反送中」運動已經是一場革命
- 世代和解,父子登山
- 誰之香港,何謂主權?
- 蝗蟲南下,自由北伐
- 「六四」是香港無法治癒的傷痕
- 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
- 通往自由的道路,是由每一個人的勇氣鋪成的
- ▶ 第三卷 傀儡登場,木馬屠城
- 四個特首一臺戲
- 香港的權貴教會與維穩牧師
- 腰纏萬貫,自願為奴
- 香港的學術自由危在旦夕
- 張翔不是港大校長,而是黨委書記
- 為什麼中國太空人在香港遭受冷遇?
- 誰是香港的太上皇?
- 議場如豬圈,議員如豬仔
- ▶ 第四卷 開卷有益,心靈自由
- 「英國制度」是香港成功的關鍵因素
- 港人是遺民,我城是逃城
- 反共是常識,反統是決斷
- 一把雨傘,如何擋住血雨腥風?
- 香港是一座蓄勢待發的活火山
- 香港不是中國的孤兒,而是世界的新邦
- 一個癡心人與一群倖存者
- 當普通法遇到共產黨
- ▶ 第五卷 香港出路,去中國化
- 香港人撕掉「中國人」這個劣質標籤
- 北京為何害怕香港普選?
- 不能愛我的家,只能愛你的國?
- 三朵金花耀香港:梅豔芳、陳巧文與林慧思
- 泛民退場,本土興起
- 是文化差異,更是制度衝突
- 香港人是英國人,不是中國人
- 不隨地吐痰的人願意被隨地吐痰的人統治嗎?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