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127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說自話、固執、缺乏眼神交流;
被排擠,被誤解……
亞斯兒並非不需要朋友,
只是需要有人聽懂他們的語言。

:::醫師、老師、家長,各界重磅推薦:::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資深教師
陳佩琪|臺北市長夫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神經科醫師
──專文作序

卓惠珠(花媽)「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版主
趙家琛|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蔡昭偉(蔡傑爸)|作家
劉增榮|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聯手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他能表達,卻因說話太直、缺少同理而被排擠;
他很聰明,對興趣專注鑽研,卻窄化了與同學的互動;
他超執著,計畫中的事未達成,就大哭大鬧……

所有亞斯兒教養的困難,
都在上學第一天開始,愈演愈烈。

寫實案例╳教養祕訣,給亞斯兒父母、老師們的教戰守則
獨來獨往的亞斯,容易被捉弄的亞斯,對身體距離敏感的亞斯,歇斯底里的亞斯,不看人的亞斯,容易誤解外在訊息的亞斯……所有令亞斯兒父母擔憂的困境,用最溫柔、對症的教養方式解決。
「亞斯伯格症」在臨床診斷上被除名,但孩子原有的亞斯特質依然存在。這些學齡前易被忽視的特質,到了學校便會隨團體生活一一浮現,甚至引來排擠、霸凌現象。
在家長、教育界廣受信賴與好評的王意中心理師,從24則親師都能感同身受的小故事說起,接著針對亞斯兒的兩大核心問題:待加強的社會與溝通能力、固著的想法與行為模式,親授「溫柔教養」的祕訣,讓總是獨來獨往的亞斯兒也能快樂上學、順利交友,在被理解中成長。


本書關注對象包括:
‧DSM-IV中,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孩子。
‧DSM-5中,歸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在光譜較輕微一端的孩子。
‧未符合ASD的診斷,但伴隨人際溝通與社會互動困難、固著的想法與行為、興趣狹隘等特質的孩子。

他們都推薦:
「這是一本亞斯孩子的老師和家長們,甚至同學,都應該要閱讀的書。如果能在接觸這些孩子之前,先閱讀過這本書,就能減少很多相處上磨合的時間,也能減少對亞斯孩子的誤解。」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資深教師

「書中不但有作者過去所學的專業知識,也加入作者過去在臨床工作中的寶貴經驗,以流暢的文筆,藉由實際案例的寫實手法,把它具體寫成一本兼具診斷又能切乎實用的亞斯小孩教養書。相信父母和老師們一定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許多亞斯的教養知識和訓練技巧。」
──陳佩琪臺北市長夫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神經科醫師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他們很善良,但需要你用心理解和接納
  • 【推薦序】日常裡的訓練──父母,是最好的亞斯專家
  • 寫在前面—我為亞斯伯格症寫一本書
  • 認識亞斯伯格症的兩大核心症狀
  • 第一章 提升社會與溝通能力
    • 獨來獨往的亞斯──解開孩子孤獨的枷鎖
    • 容易被捉弄的亞斯──建立社交範本,杜絕惡作劇
    • 有仇必報的亞斯──孩子,以牙還牙不是最佳解
    • 錯誤解讀的亞斯──反諷、抽象談話,讓他有聽沒有懂
    • 自說自話的亞斯──增加話題廣度,開啟雙向溝通
    • 對身體距離「過敏」的亞斯──不喜歡靠太近,但他也想一起玩
    • 不愛看劇情片的亞斯──透過影片,提升社會情緒力
    • 不看人的亞斯──迴避眼神交流,不是因為討厭你
  • 第二章 提升彈性想法與行為模式
    • 遊戲規則,亞斯說了算?──輪流制定規則,遊戲好好玩
    • 日常裡,無法變通的亞斯──鬆動固著想法,增加彈性
    • 在考卷、作業裡卡關的亞斯──適時解答,跳脫關卡
    • 無法接受計畫改變的亞斯──給予選項,減緩焦慮
    • 興趣刻板、侷限的亞斯──干涉的尺度,如何拿捏?
    • 當亞斯成為課堂上的未爆彈──預防無預警地雷,提升課堂節奏
    • 歇斯底里的亞斯──情緒來時,「好好生氣」
    • 亞斯,讓科任老師很難為?──給教育人員的因應對策
  • 第三章 幫助孩子接納自我,接受適當的協助
    • 抗拒就診的亞斯──如何讓孩子接受評估、診斷與協助?
    • 亞斯是特質,還是障礙?──接納孩子、尋找亮點,最重要
    • 亞斯的手足,也需要愛與關注──如何兼顧家中其他孩子的需求?
    • 診斷消失,卻仍存在的亞斯──是否接受特殊教育?要不要轉介?
    • 特殊教育,需要被合理看待──認識資源班,給予孩子正確的協助
    • 當亞斯合併其他障礙──亞斯的共病與鑑別
    • 當亞斯遇上過動兒──團體活動裡的眉眉角角
    • 是研討會議,還是撻伐大會?──營造同理氛圍的親師溝通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