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國學與人生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080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
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
存自己以誠,待別人以謙,觀萬化以幾,合天道以德。

國學帶來的,不僅是智識上的學養,
更是古人承先啟後的智慧

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須以儒家為主,並以道家為輔。在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不能忽略從起源到流變的重要材料。

所謂以儒家為主,是說關於《易經》、《書經》、《詩經》、《禮經》與樂論的詮釋,皆採取儒家觀點,同時也側重介紹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學者與經典,兼及朱熹與王陽明。以道家為輔,則是充分發揮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旁及其對道教與佛教的影響。至於《山海經》與墨子、韓非等思潮,也附帶做一介紹,使國學的架構雖未能全面兼顧,亦可稍顯完整。總之,今日談論國學,側重的是其對人生的啟發,並且是正面而積極的啟發。
  • 序 承先啟後的智慧
  • 【引論】 文化.國學與人生
  • 一、《易經》:群經之首,學會可以終身受用
  • 二、《易經》的象數:養成達觀心態看待自身的處境
  • 三、《易經》的義理:觀天道以立人道
  • 四、《尚書.洪範》的政治規劃
  • 五、《尚書》所呈現的理想
  • 六、《詩經》使人溫柔敦厚
  • 七、《詩經》:孝是最恆久的情感
  • 八、禮儀之本:在於真誠的心意
  • 九、大同與小康:政治家該有的社會關懷與理想
  • 十、樂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 十一、《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 十二、天人之際:現代人該如何面對天?
  • 十三、孔子(一)自我的覺醒,人人皆可超凡入聖
  • 十四、孔子(二)成功沒有捷徑,需好學、深思、力行
  • 十五、孔子(三)修養是快樂的保證與保障
  • 十六、孔子(四)展現宗教情操
  • 十七、孟子(一)人生需要修養
  • 十八、孟子(二)「性善」在說些什麼?
  • 十九、孟子(三)關於「仁政」的理解
  • 二十、孟子(四)快樂的祕訣
  • 二十一、《大學》:修身乃為人生之本
  • 二十二、《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二十三、老子(一)天下大亂有處方
  • 二十四、老子(二)成為你自己的聖人
  • 二十五、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而無所執著
  • 二十六、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
  • 二十七、莊子(一)修行要兼顧身心
  • 二十八、莊子(二)有用與無用之間
  • 二十九、莊子(三)看清「死亡」這一回事
  • 三十、莊子(四)天人合一與悟道契機
  • 三十一、墨子的兼愛:全面而平等的愛護眾人
  • 三十二、荀子是儒家嗎: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惡?
  • 三十三、荀子思想的轉折:「二千年之學,荀學也」
  • 三十四、韓非的法家:最大的盲點在於遷就現實的君主
  • 三十五、三綱五常:並非儒家思想
  • 三十六、道教:依託於古代的民間信仰
  • 三十七、佛教:不再輪迴的涅槃境界
  • 三十八、中國佛學的特色
  • 三十九、朱熹的儒家詮釋
  • 四十、王陽明的修行心得
  • 【結論】 國學面對三大挑戰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