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體悟「未始有物」,
並且不論身在何處,皆能快樂自在。
以身合心,以心合道,萬物與我為一
老子開創道家思想後,莊子將之發揚光大,
他生於戰國時代中期,其思想講求順應時代變化,隨遇而安,
讓自己免於外在的干擾和傷害。
司馬遷稱莊子「其學無所不窺」,可見其博學多聞,聰慧異常,
對各方書籍多所涉獵,以故事闡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莊子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寓言。
強調外化而內不化。內心與道同在,就可以與他逍遙而遊。
並且不論身在何處,皆能快樂自在。
以身合心,以心合道,萬物與我為一
老子開創道家思想後,莊子將之發揚光大,
他生於戰國時代中期,其思想講求順應時代變化,隨遇而安,
讓自己免於外在的干擾和傷害。
司馬遷稱莊子「其學無所不窺」,可見其博學多聞,聰慧異常,
對各方書籍多所涉獵,以故事闡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莊子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寓言。
強調外化而內不化。內心與道同在,就可以與他逍遙而遊。
- 自序
-
主題一:人間患難深重
-
第一講:深度虛無主義
-
自殺與殺人
-
富貴暗藏危機
-
但求明哲保身
-
-
第二講:身體的困境
-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
勾心鬥角,欲望無窮
-
情緒複雜多變,難以安頓
-
-
第三講:心智的茫然
-
人類中心的價值觀是虛妄的
-
本末倒置,輕重不分
-
賣弄智巧,錯失大道
-
-
-
主題二:心齋與道契合
-
第一講:心齋的修練
-
以「氣」取代耳與心:虛
-
虛而待物,唯道集虛
-
虛室生白,展現光明
-
-
第二講:順從「不得已」
-
身體的變化:老,病,醜,怪
-
處境的壓力:貧窮與委靡
-
算命的難題:吉凶依於欲望
-
-
第三講:化解一切的執著
-
無情:不受好惡的干擾
-
無動於衷:天下人的毀譽
-
乘物以遊心:當下自在逍遙
-
-
-
主題三:外化而內不化
-
第一講:不與世俗爭勝
-
和光同塵,不露鋒芒
-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與義
-
隨順客觀形勢:順人而不失己
-
-
第二講:外化的祕訣
-
明白生死的常態現象
-
孝順的初階:敬,愛,忘親
-
孝順的高階:使親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
-
第三講:內不化的快樂
-
悟道: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
虛己以遊世:與道為友
-
相忘於大道,永不乾涸
-
-
-
主題四:從真實到美感
-
第一講:以身合心:從技術到藝術
-
專注熟練而巧奪天工
-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
忘適之適:一切安好
-
-
第二講:以心合道:靜與遊
-
心如止水,水靜則明如鏡
-
精神生於道:在整體中,一無所礙
-
萬物無一不可欣賞
-
-
第三講:美感洋溢的生命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萬物平等,依其個體而得到全盤肯定
-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