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西藏中觀學:入中論的甚深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4712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佛說「無我」,「無我」為不共世間的佛法。佛滅二百年後,部派對無我和空的意義,認識分歧。佛滅六百年後,龍樹造《中論》,即為釐清《阿含》中無我和空的意義,破除部派對無我的紛爭誤解。西元七世紀中,有月稱造《入中論》,更進一步發揮無我和空的意義,並以大悲心結合深觀和廣行的道次第,令後期印度佛教思想攀上頂峰。
佛法的禪修內容,不外是奢摩他(寂止)和毗婆奢那(內觀)。釐清無我的意義,屬於毗婆奢那的核心項目。為理解「諸法無我」,實有必要藉由《入中論》之闡釋,明了無我的要義,而後方能以止觀雙運,體證實際,獲得「涅槃寂靜」。
  • 第一章 《入中論》相關資料
  • 第二章 「法無我」略說
    • 一、引聖教
    • 二、就二諦破四邊生
    • 三、破四邊生結成義
    • 四、釋妨難
    • 五、以緣起生破邊執分別
    • 六、明正理觀察之果
  • 第三章 「法無我」詳說
    • 一、破自生
    • 二、破他生
    • 三、破共生
    • 四、破無因生
  • 第四章 「人無我」詳說
    • 一、破外道所計的離蘊我
    • 二、破內道所計的即蘊我
    • 三、破實質有的我
    • 四、破我是自性有:明假我
    • 五、破我所是自性有
    • 六、觀我及車亦例餘法
  • 第五章 二乘通達法無我
    • 一、七地由智慧勝二乘
    • 二、二乘通達法無我的意趣
    • 三、入行論許二乘通達法無我
    • 四、引大乘經證二乘通達法無我
    • 五、引阿含經論證二乘通達法無我
    • 六、釋妨難
  • 第六章 考察真實性的異品
    • 一、確認中觀自續派的實執
    • 二、確認中觀應成派的實執
  • 第七章 二諦的差別
    • 一、由分二諦說諸法各有二體
    • 二、二諦的分由
    • 三、觀待世間釋俗諦差別
    • 四、名言中亦無亂心所著之境
    • 五、釋世俗諦
    • 六、釋煩惱不共建立
    • 七、三類補特伽羅見不見世俗之理
    • 八、釋勝義諦
  • 第八章 全無自性生
    • 一、破自相有
    • 二、釋妨難
    • 三、易離常斷二見的功德
  • 第九章 空性的差別
    • 一、略標空性的差別
    • 二、廣釋十六空
    • 三、別釋四空
    • 四、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自性空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