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總是跳脫我們的預測,讓我們看得頭暈目眩。
這種巨大流動所帶來的爽快感,也正是台灣政治的魅力所在。
2016年樫山純三賞一般書部門最優秀作品
筑摩書房首刷上市10,000冊
出版後一年內受邀演講超過30場
日本近年最熱門的話題:台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經歷2016年的大轉折之後,日本應如何思考日中台新框架?
知名作家野島剛的台灣十年觀察,給新時代讀者的建言
野島剛於2007年被《朝日新聞》派駐台北,第二年近距離觀察了台灣總統大選,選舉結束後,他和許多台灣人都認為二十年內民進黨無法再起。不料,短短八年之後,台灣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野島剛認為,就這方面而言,台灣可說是民主化的優等生;所有想要理解兩黨制的人,首先都應該到台灣來觀摩。
如何解釋這樣天翻地覆的快速變動?
野島剛在《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一書裡指出,必須從台灣長期歷史的角度切入,才能真正理解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台灣社會具有這樣的性格?此外,就這十年的觀察下來,野島剛相信,2016年也正是台灣走向最關鍵轉折的一年。中台過去都抱持著「逐鹿中原」的理想,所以才會有「一個中國」的論述;假使其中一方斷然說「我已經不想追鹿了」,那麼這場遊戲就將告一段落。「不想追鹿」的話語始自李登輝,說「鹿在台灣」的則是陳水扁。儘管馬英九看起來似乎對鹿仍有興趣,不過蔡英文在當選之前,就已經明白表示對鹿毫無興趣了。
「與其觸怒中國,不如跟他們交好比較好。」儘管這種想法或許合理,但它只是一味地要求「認清現實活下去」而已。可是,在思考該如何活著的時候,維持現狀這種話真的能夠感動人嗎?不,它只會讓人搖頭歎氣,但感動卻是「零」。這樣的東西,是打動不了年輕人的。
在《台灣十年大變局》中,野島剛相信「台灣就是台灣」的人們已經凝聚成群,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正是最有力的證言。毫無疑問,只把台灣當成中國問題的附屬物、或者說日美同盟的附屬品,這種面對台灣的姿態,在現實主義的意味下,已經顯得不夠真實了。他認為日本首先必須摒棄對台灣的「思考停止」;以此為基礎,再認知「台灣就是台灣」,在自己心目中創建起與真實相稱的台灣理解。這是把台灣視為「固有領土」、深信不疑的中國所做不到的事。日本在使用台灣這面「鏡子、重新省察自身時,則理應能從中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這是自日本與台灣首次交會的19世紀至今,台灣人對日本人最深的期許。
延伸閱讀: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野島剛,《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沖繩、臺灣我的家族物語》
乃南亞沙,《美麗島紀行》
四方田犬彥,《心悅台灣》
這種巨大流動所帶來的爽快感,也正是台灣政治的魅力所在。
2016年樫山純三賞一般書部門最優秀作品
筑摩書房首刷上市10,000冊
出版後一年內受邀演講超過30場
日本近年最熱門的話題:台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經歷2016年的大轉折之後,日本應如何思考日中台新框架?
知名作家野島剛的台灣十年觀察,給新時代讀者的建言
野島剛於2007年被《朝日新聞》派駐台北,第二年近距離觀察了台灣總統大選,選舉結束後,他和許多台灣人都認為二十年內民進黨無法再起。不料,短短八年之後,台灣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野島剛認為,就這方面而言,台灣可說是民主化的優等生;所有想要理解兩黨制的人,首先都應該到台灣來觀摩。
如何解釋這樣天翻地覆的快速變動?
野島剛在《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一書裡指出,必須從台灣長期歷史的角度切入,才能真正理解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台灣社會具有這樣的性格?此外,就這十年的觀察下來,野島剛相信,2016年也正是台灣走向最關鍵轉折的一年。中台過去都抱持著「逐鹿中原」的理想,所以才會有「一個中國」的論述;假使其中一方斷然說「我已經不想追鹿了」,那麼這場遊戲就將告一段落。「不想追鹿」的話語始自李登輝,說「鹿在台灣」的則是陳水扁。儘管馬英九看起來似乎對鹿仍有興趣,不過蔡英文在當選之前,就已經明白表示對鹿毫無興趣了。
「與其觸怒中國,不如跟他們交好比較好。」儘管這種想法或許合理,但它只是一味地要求「認清現實活下去」而已。可是,在思考該如何活著的時候,維持現狀這種話真的能夠感動人嗎?不,它只會讓人搖頭歎氣,但感動卻是「零」。這樣的東西,是打動不了年輕人的。
在《台灣十年大變局》中,野島剛相信「台灣就是台灣」的人們已經凝聚成群,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正是最有力的證言。毫無疑問,只把台灣當成中國問題的附屬物、或者說日美同盟的附屬品,這種面對台灣的姿態,在現實主義的意味下,已經顯得不夠真實了。他認為日本首先必須摒棄對台灣的「思考停止」;以此為基礎,再認知「台灣就是台灣」,在自己心目中創建起與真實相稱的台灣理解。這是把台灣視為「固有領土」、深信不疑的中國所做不到的事。日本在使用台灣這面「鏡子、重新省察自身時,則理應能從中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這是自日本與台灣首次交會的19世紀至今,台灣人對日本人最深的期許。
延伸閱讀: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野島剛,《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沖繩、臺灣我的家族物語》
乃南亞沙,《美麗島紀行》
四方田犬彥,《心悅台灣》
- 封面
- 書名頁
- 台灣版序
-
序章 轉換期的台灣
-
靈活多變的台灣政治
-
迎向階段性轉折的台灣
-
台灣本身,便是亞洲的縮影
-
-
第一章 當不了「台灣人總統」的馬英九
-
馬英九為何失敗?
-
選舉未嘗一敗的男人——馬英九
-
閃耀的政治明星
-
支持率急速滑落
-
墜落的起點——馬王政爭
-
「秉承上意」的政治文化
-
放逐王金平失敗,導致太陽花運動的成功
-
馬英九的焦慮
-
九合一選舉,歷史性的大敗
-
「依附中國的政治家」難以生存
-
蔡英文能成為「台灣人的總統」嗎?
-
-
第二章 台灣與日本
-
台灣是個「國家」嗎?
-
一提到台灣就「思考停止」
-
冷戰結束後依然持續的「對中國的顧慮」
-
直抵日本的台灣民主化熱浪
-
遭到戰後日本輿論界無視的台灣
-
《台灣紀行》與《台灣論》
-
身為獨特世代的「日語世代」
-
究竟是「日治」還是「日據」?
-
日本兩度捨棄台灣
-
由舊日本軍人組成的戰後軍事顧問團
-
日台與日華的雙重構造
-
李登輝訪日的幕後
-
兩情相悅的日台,以及中國
-
由民間交流往正式外交的轉換期
-
-
第三章 台灣與中國
-
十年一輪,兩岸攻守互換
-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
名為「台灣乃固有領土」的新想法
-
和中國人「再怎麼談都是雞同鴨講」的台灣問題
-
一國兩制適用於台灣嗎?
-
胡錦濤有效的「國共合作」
-
胡錦濤打出的「胡六點」
-
文字政治
-
在總統大選裡禍從口出、重跌一跤的候選人
-
企圖提升對中政策成果的馬政權
-
歷史性的兩岸高峰會談為何能夠實現?
-
台灣的離心與依存
-
名為「一個中國框架」的籠子
-
隨著民間交流產生的變化
-
-
第四章 台灣與南海、尖閣群島、沖繩
-
日本南進的軌跡
-
南海
-
台灣掌握著南海問題之鑰
-
南海與日本在歷史上的因緣
-
為捕捉信天翁而踏足南海的日本人
-
橫亙在美中之間的自由航行爭議
-
南海最大的軍事勢力其實是台灣
-
尖閣群島與台灣是「思考的死角」
-
「一個中國」與尖閣群島
-
日中台在尖閣現場三方對峙
-
拒絕兩岸聯手與《台日漁業協定》
-
「流求」是沖繩還是台灣?
-
沖繩與台灣,緊緊相連的命運
-
遭到蔣介石拒絕的「中國占領沖繩」
-
沖繩與台灣的悲劇——二二八事件
-
在邊野古問題上「台灣化」的沖繩
-
-
第五章 台灣認同
-
不被允許的台灣認同
-
認同與民族主義
-
不可逆的「台灣人派」增長
-
與民主化平行推進的本土化
-
「維持現狀」的意味
-
另一面盾牌——中華民國
-
即使在總統大選,也成為熱門議題的中華民國
-
維持中華民國體制,其實是李登輝的發明
-
天然獨的崛起
-
隨著年輕愈顯增加的獨立支持層
-
與太陽花密切相連的野草莓運動
-
令中國頭痛的天然獨
-
-
第六章 例外與虛構之地——「台灣」
-
若隱若現的中國陰影
-
未能實現的反攻大陸
-
體現虛構的金門島
-
中國未必想要「解放」的金門
-
帶有現實意味的「向大陸買水」
-
台灣之內的「中國」——中興新村
-
台灣的首都在南京?
-
「虛構」成為兩岸關係的突破口
-
-
第七章 從日中台角度進行思考
-
隨著近代一變的日中台命運
-
從日中台的角度思考「抗日」
-
在抗日主角的爭奪上,退讓一步的共產黨
-
「台灣的抗日」和「大陸的抗日」無法統合
-
在杭州感覺到的兩岸聯手「抗日」
-
陳逸松的日中台認同
-
邱永漢的人生
-
襲向戰前畫家陳澄波的悲劇
-
被時代巨浪所翻弄的台灣人
-
前近代、近代與現代,各自相異的日中台
-
-
終章 日本該如何面對台灣
-
戰後的首相談話,究竟在「道歉」些什麼?
-
對台灣道歉總是含糊其辭的原因
-
日本社會的冷戰構造與台灣
-
在台灣問題陷入迷思的民主黨
-
讓保守派占領台灣聲援席的左派
-
當「三一一後」、「感謝台灣」成為關鍵字
-
- 後記
- 主要參考文獻
- 台灣史年表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