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戲說六大茶類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854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茶葉達人阿亮,深入兩岸與世界各大茶區
走過八十萬里茶和瀹,十多年披星戴月記錄的精彩圖文,
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次完整呈現,讓你輕鬆認識全球所有茶類。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徐堯煇專文推薦

茶葉的種類到底有多少?
不僅一般消費者無法搞懂,即便專業的茶農或茶商一時也很難說個明白。
經過三千多年來不斷發展與演進,喜愛喝茶的中國人
終究以乾茶顏色為主軸,或因加工製造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
將茶葉區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

茶葉達人阿亮在《戲說六大茶類》一書裡,詳細介紹六大茶類
分析氣候風土,細數人文掌故
踏遍大江南北,嘗遍各地好茶
是讀者們不容錯過的最新力作!

《戲說六大茶類》分門別類細數全球六大類名茶,包括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與黑茶,不僅逐一介紹其典故源起與生長環境,更詳述色澤氣味與發展現況。

其中綠茶(GreenTea)是不經發酵,逕行加熱處理的「炒菁」或「蒸菁」茶類,前者包括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後者則有日本的玉露、煎茶、玄米茶等;所謂「清湯綠葉」,二者均具有天然清香、茶湯碧綠等特色,如以玻璃壺沖泡更可以表現茶湯的顏色與葉形。由於茶葉加熱後不經發酵便進行揉捻乾燥,葉綠色澤得以保存,據說也最能留住茶葉中的「兒茶素」,因此近年學者專家紛紛發表專論,認為常飲能防老、抗氧化,甚至還有防癌的功效。

而白茶(WhiteTea)屬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五─十%。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且葉背滿布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乾茶外觀因而滿披白毫、型態自然。台灣目前除花蓮舞鶴茶區有少量白牡丹的產製外,大多來自中國福建,以銀針白毫最為著名。

黃茶(YellowTea)則是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十─二十%,由於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而有「金鑲玉」的美稱。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茶種。不過由於台灣尚無「悶堆渥黃」的技術,因而幾乎沒有任何產製。代表茶品有中國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六安的霍山黃芽、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等。

至於青茶(BlueTea)即俗稱的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發酵度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並依茶品不同而有十五─八十五%的極大落差:如輕發酵的文山包種茶或高山茶(十五─二十%)、中發酵的凍頂茶(二十─三十五%)、重發酵的鐵觀音(四十─五十%),以及發酵程度更重的白毫烏龍(六十─七十五%)與紅烏龍(八十五─九十%)等。半發酵茶在台灣學界大多稱為「包種茶」,而今日風行台灣的烏龍茶,則是「半球型包種茶」的俗稱,有別於「條型」的文山包種茶,以及「球型包種茶」的鐵觀音。

而紅茶(BlackTea)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度在九十五%以上,是當今全球產量最多的茶類,也是全世界僅次於白開水而排名第二普及的飲料,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好的紅茶外觀色澤呈烏黑帶光澤,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醇厚。而與其他茶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紅茶是最具「包容性」和「變化多端」的茶類,可以添加研製成各式加味紅茶,如檸檬紅茶、麥香紅茶、泡沬紅茶,以及近年紅透半邊天的「珍珠奶茶」等。知名茶品則有日月潭紅茶、花蓮蜜香紅茶、祁門紅茶、斯里蘭卡烏巴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等。

黑茶(DarkTea)則屬後發酵茶,發酵度約八十%。最常見的就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為原料、大多壓製為成團成餅的緊壓「普洱茶」,少數為散茶,經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悠悠歲月「陳化」而成。由於發酵時間較長,因此葉色多呈暗褐色,風味圓融醇厚(詳見吳德亮著《普洱藏茶》一書/聯經)。此外,著名的黑茶還包括湖南安化的黑茶(含千兩茶、黑磚茶、花磚茶、茯茶等)、廣西梧州的六堡茶、陝西咸陽的茯茶、安徽祁門蘆溪的六安籃茶等。

要學會喝茶,請聽阿亮大師細說從頭、歷歷數來,讓你更了解茶葉種類,不只懂得喝茶,更懂得喝好茶!


延伸閱讀:
《普洱藏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找茶,就是找故事》,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喫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人文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 推薦序 全球茶類的文化洗禮與學術傳遞/徐堯煇
  • 作者序 八十萬里茶和瀹
  • 【第一章】 茶葉分類與發酵度
    • 茶葉分類方式與基準
    • 六大茶類概說與部分茶類爭議
  • 【第二章】 綠茶
    • 一、綠茶品項與名茶
      • 炒青綠茶──龍井與碧螺春
      • 三峽綠茶不老傳奇
      • 烘青綠茶──六安瓜片
      • 曬青綠茶──古丈毛尖
      • 浮梁茶、賦春綠
      • 名重天下陽羨茶
      • 武當山道茶
      • 雲南小葉種寶洪綠茶
    • 二、日本三大蒸青綠茶與茶道
      • 歷史悠久宇治茶
      • 富士山下靜岡茶
      • 龍貓故鄉狹山茶
  • 【第三章】 白茶
    • 白茶主要產區與等級劃分
    • 福鼎白琳鎮尋訪白茶
    • 福鼎管陽鎮白茶
    • 雲南大葉種曬青白茶
  • 【第四章】 黃茶
    • 黃茶的種類與品質特徵
    • 洞庭君山舞銀針
    • 霍山黃芽
  • 【第五章】 青荼(鳥龍茶)
    • 烏龍茶的起源、發展與分類
    • 一、閩北烏龍
      • 武夷岩茶
      • 牛欄坑來的肉桂與老樣水仙
      • 大紅袍與半天妖
    • 二、閩南烏龍
      • 安溪鐵觀音
      • 台灣木柵鐵觀音
      • 閩南佛于過台灣
    • 三、廣東烏龍
      • 鳳凰單樣
      • 嶺頭單檬
    • 四、台灣烏龍
      • 全球海拔最高大禹嶺茶
      • 梨山來的紅水烏龍
      • 茶與音樂共詠玉山之美
      • 水蜜桃盎然共舞拉拉山茶
      • 名揚四海凍頂茶
      • 文山包種茶
      • 東方美人茶
      • 茶在海岸山脈與金針共舞
      • 台灣緊壓烏龍茶
  • 【第六章】 紅茶
    • 一、紅茶主要產區與分類
    • 二、小種紅茶——世界紅茶發源
    • 三、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 祁門紅茶
      • 印度大吉嶺與斯里蘭卡烏巴紅茶
    • 四、其他工夫紅茶
      • 雲南淇紅
      • 廣東英德紅茶
      • 宜興紅茶
    • 五、台灣紅茶
      • 台灣紅茶故鄉日月潭
      • 關西與龍潭紅茶
      • 小葉紅茶與高山紅茶
      • 花蓮蜜香紅茶
      • 鶴岡紅茶風雲再起
  • 【第七章】 黑茶
    • 一、黑茶的種類與產區
    • 二、普洱茶
      • 生茶、熟茶與半生熟茶
      • 普洱茶的型制
      • 普洱茶明星茶區與斷代變化
      • 民營茶廠崛起後的新茶爭鋒
      • 前進古六大茶山
      • 南糯茶山
      • 十五年翻漲千倍老班章
      • 僾尼族把把茶
      • 邦崴過渡型古樹茶
      • 景邁茶山萬畝古茶園
      • 普洱尋諸葛丞相未遇
      • 娜罕與昔歸普洱岩韻
      • 超級新星冰島茶
      • 風慶大飛樹茶山
      • 在世界遺產的梯田發現茶
      • 號級古董普洱茶收藏與辨識
      • 印級與七子級普洱陳茶收藏與辨識
      • 普洱茶磚收藏與辨識
      • 普洱茶膏風雲再起
    • 三、湖南安化黑茶
    • 四、陝西咸陽茯茶
    • 五、安徽六安籃茶
    • 六、廣西六堡茶
    • 七、台灣黑茶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