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四十四年的探索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80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梅莉恩‧糜爾納的《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一書,彙編了她從1940年進入精神分析專業領域開始直到她的68歲高齡(1986年)之間所寫的精神分析論文、講稿、短文共計20篇,再加上編書時所寫的導論和後記各一篇,可以看成她一生在精神分析專業方面著作的全集。由美國心理協會與倫敦精神分析中心共同創立、現今最完備的《精神分析電子資料庫》(PsychoanalyticElectronicPublishing)中輯錄的70本「經典書籍」中即包含此書。

糜爾納在書中討論有關「象徵」的問題,與之相關的「象徵形成」、「象徵化作用」、「象徵運作」等概念細節,以及象徵如何以意象這種內在體驗而誕生。她不但論證從前及同時代如巒克(OttoRank)、撒克斯(HansSachs)、克萊恩(MelanieKlein)、席格(HannaSegal)等人的精神分析,更結合哲學家馬熙丹(Maritain)、朗格(SusanLanger),藝術評論家宮布利希(Gombrich)、艾倫茲懷喜(Ehrenzweig)等各領域的觀點,對後來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重要的貢獻。另外,糜爾納利用她所擅長的「自由畫」來進行精神分析,可說是貫通藝術與精神分析之間的重要橋樑,在藝術治療方面多有貢獻。而她在書中的所有文章,都立基於她臨床工作的「經驗」和「體驗」。

作者糜爾納以「瘋狂」為書名,是因她所使用的「瘋狂/正常」這組詞彙是針對廣泛讀者的訴求,而不是只為了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專業讀者。她認為瘋狂不但不可畏,反而正是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超常體驗。因此,在本書中,糜爾納把這種累積在社會文化規範下對「瘋狂」的誤認及懼怕做徹底的翻轉。從作者自己的體驗到臨床案例的細密觀察與詮釋,她要我們和「瘋狂」重新交涉,從而能更深刻理解我們所具有的瘋狂本質實乃同時鄰接著「疾病/創意」的兩個界域,了解到在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中,由於我們的懼怕,以致為了「正常」之故,我們也同時犧牲了許多創意生活的機會。


延伸閱讀:
《宗教的動力心理學》
《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1941-1945》
《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經驗》
  • 譯者導讀 與「瘋狂」重新交涉
  • 作者致謝
  • 導論
  • 1.兒童的懷疑能力(1942)
  • 2.對一個兩歲半男孩的分析筆記(1943)
  • 3.一個三歲小孩的自殺徵狀(1944)
  • 4.幻想的某些面向和普通心理學的關係(1945)
  • 5.幾個路標—黑暗、喜悅、心靈(1947-48)
  • 6.成年患者之玩具使用(1948)
  • 7.兩場分析的結束(1949)
  • 8.受框限的鴻溝(1952)
  • 9.幻覺在象徵形成中的角色(1952)
  • 10.原初感官體驗的傳達(1955)
  • 11.無意義中的意義(佛洛伊德與布雷克的約伯)(1956)
  • 12.精神分析與藝術(1956)
  • 13.在混沌中賦予秩序(1957)
  • 14.身體的專注(1960)
  • 15.藝術的隱性秩序(1967)
  • 16.溫尼可與雙向的旅程(1972)
  • 17.一場兒童分析中的雙向旅程(1972)
  • 18.對於精神分析論密契主義觀念的幾點評註(1973)
  • 19.對於馬素.可汗的〈追尋夢中體驗〉的討論(1975)
  • 20.溫尼可與重疊的圈圈(1977)
  • 21.後記(1986)
  • 附錄一:作者年譜
  • 附錄二:本書主要參考文獻的箋註書目
  • 人名索引
  • 主題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