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繼《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後
第三部曲《唐代高層文官》
以研究唐代五大類高層文官:宰相、詞臣、史官、財臣、牧守為主
本書研究有三大主題:
第一、探討他們的「使職化」,如何從普通的職事高官,演變成皇帝的特使;
第二、釐清他們官職的特徵和深層意義;
第三、解讀他們經常複雜的官銜,好讓讀者讀唐人官歷,好像讀今人履歷表那麼有趣、那麼透徹。
「高層文官」,指唐代「最有權勢,最接近皇帝皇權,最全面掌控國家財賦,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員」。疏理了他們使職化的過程,讀者就能看清唐代的官制,如何從唐初的三省六部職事官制,逐漸轉變為玄宗以降,比較鬆散的、隨意的使職制。所謂使職,簡單說,就是皇帝的特使或特使的僚佐。唐經常以特使的方式來治國,意味著唐皇權的進一步擴張。
然而,唐高官們的這種使職化,也使得他們的官銜變得異常複雜,不易解讀。最大的問題是,單看那一長串官銜,我們常常不知道這位官員,當時的主要專任官職是什麼,而有所誤判。《唐代高層文官》剖析了這些官銜的作用,並論證唐代的使職,如何演變成北宋更冗雜的「官、職、差遣」制度。本書以「破案式」的方式敘寫,網羅了墓誌、史書、文集、詔令等史料,把各種疑難問題,當成一個個懸案來破解,希望讀者讀後,能津津有味地細品唐人的官銜,並且能解開他們種種使職之謎。
延伸閱讀:
《唐代基層文官》
《唐代中層文官》
第三部曲《唐代高層文官》
以研究唐代五大類高層文官:宰相、詞臣、史官、財臣、牧守為主
本書研究有三大主題:
第一、探討他們的「使職化」,如何從普通的職事高官,演變成皇帝的特使;
第二、釐清他們官職的特徵和深層意義;
第三、解讀他們經常複雜的官銜,好讓讀者讀唐人官歷,好像讀今人履歷表那麼有趣、那麼透徹。
「高層文官」,指唐代「最有權勢,最接近皇帝皇權,最全面掌控國家財賦,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員」。疏理了他們使職化的過程,讀者就能看清唐代的官制,如何從唐初的三省六部職事官制,逐漸轉變為玄宗以降,比較鬆散的、隨意的使職制。所謂使職,簡單說,就是皇帝的特使或特使的僚佐。唐經常以特使的方式來治國,意味著唐皇權的進一步擴張。
然而,唐高官們的這種使職化,也使得他們的官銜變得異常複雜,不易解讀。最大的問題是,單看那一長串官銜,我們常常不知道這位官員,當時的主要專任官職是什麼,而有所誤判。《唐代高層文官》剖析了這些官銜的作用,並論證唐代的使職,如何演變成北宋更冗雜的「官、職、差遣」制度。本書以「破案式」的方式敘寫,網羅了墓誌、史書、文集、詔令等史料,把各種疑難問題,當成一個個懸案來破解,希望讀者讀後,能津津有味地細品唐人的官銜,並且能解開他們種種使職之謎。
延伸閱讀:
《唐代基層文官》
《唐代中層文官》
- 自序
-
導言
-
一、「兼」字真義和本官
-
二、本官、閒官和使職的出現
-
三、本書以使職為切入點
-
四、為何挑選此五大類官員?
-
-
第一部分 使職和職事官
-
第一章 使職的起源與職事官的相互演變
-
一、唐代的「官」與「職」
-
二、使職新論:人類先有使職,後有職事官
-
三、從使職演變為職事官
-
四、從職事官演變為使職
-
五、結語
-
-
第二章 錢大昕與唐代使職的定義
-
一、錢大昕的使職論
-
二、唐代使職的定義
-
三、為何唐代使職皆無官品?
-
四、結語
-
-
第三章 唐職官書不載許多使職的前因與後果
-
一、載與不載
-
二、職官書不承認使職
-
三、四大職官書的原始材料
-
四、為何只載職事官,不載許多使職?
-
五、職官書所造成的後果
-
六、結語
-
-
-
第二部分 宰臣
-
第四章 唐宰相的使職特徵和名號
-
一、宰相的使職特徵
-
二、宰相的各種使職稱號
-
三、知政事和參知政事型宰相
-
四、同中書門下型宰相
-
五、同平章事型宰相
-
六、宰相的其他名號
-
七、結語
-
-
第五章 唐宰相的權力與下場
-
一、宰相的權力基礎:皇帝的信任
-
二、皇帝—宰相—翰林學士—宦官
-
三、宰相的命運下場
-
四、結語
-
-
-
第三部分 詞臣
-
第六章 唐中書舍人的使職化
-
一、中書舍人在唐代的演變大略
-
二、中書舍人的使職化
-
三、北門學士
-
四、翰林學士和中書舍人的糾葛情結
-
五、中書舍人作為本官
-
六、結語
-
-
第七章 唐知制誥的使職本質
-
一、動賓結構的官名
-
二、使職常以他官充任
-
三、白居易的見證
-
四、結語
-
-
第八章 唐三大類型知制誥的特徵與區別
-
一、第一型知制誥
-
二、第二型知制誥
-
三、第三型知制誥
-
四、中書舍人不帶知制誥
-
五、知制誥的雙重含義
-
六、出土墓誌中的知制誥
-
七、結語
-
-
第九章 唐後期三大類詞臣的升遷與地位
-
一、郎官知制誥的升遷:白居易和元稹的案例
-
二、兩種中書舍人:權德輿和李德裕的案例
-
三、翰林學士的權位
-
四、文士之極任
-
五、結語
-
-
-
第四部分 史官
-
第十章 劉知幾與唐史館史官的官與職
-
一、撰文修史,豈任祕書?
-
二、奇異的插曲
-
三、解謎之樂:子玄的官歷
-
四、劉知幾的「官」與「職」
-
五、結語
-
-
第十一章 唐史官的使職化
-
一、唐史館史官的任命
-
二、史官的使職化及專業化
-
三、唐史館史官的使職官名
-
四、史館設立的後續效應
-
五、專任史官?兼任史官?
-
六、結語
-
-
-
第五部分 財臣
-
第十二章 宇文融和唐玄宗朝的財稅使職
-
一、唐初的財政職事官
-
二、宇文融登場
-
三、宇文融的出身與仕歷背景
-
四、毛遂求官模式
-
五、宇文融的覆囚使和租庸地稅使
-
六、常賦外的徵稅:羨餘和進奉
-
七、四族皆覆,為天下笑
-
八、玄宗朝財稅使職的特徵和意義
-
九、結語
-
-
第十三章 第五琦和鹽鐵使及理想的稅法
-
一、第五琦的崛起
-
二、毛遂模式和鹽鐵使的誕生
-
三、榷鹽為理想稅法
-
四、鹽價問題
-
五、鹽鐵使及其地方附屬組織
-
六、結語
-
-
第十四章 楊國忠和度支司的使職化
-
一、判度支和度支使
-
二、楊國忠登場
-
三、太府司農及度支司的使職化
-
四、度支漸權百司之職
-
五、結語
-
-
第十五章 李泌和戶部錢及戶部司的使職化
-
一、李泌登場
-
二、第一位戶部使
-
三、除陌和墊陌
-
四、戶部錢的特點
-
五、戶部司的使職化
-
六、結語
-
-
-
第六部分 牧守及總結
-
第十六章 唐州府定位和刺史的職望與選任
-
一、州府定位的類別與目的
-
二、州府定位的變動
-
三、州府定位和刺史職望
-
四、刺史的官品和職望
-
五、州府定位和刺史俸錢
-
六、州府定位和刺史的選任
-
七、結語
-
-
第十七章 唐刺史的稅官角色
-
一、職官書中的刺史職掌
-
二、撫字黎庶和稅務
-
三、刺史收稅和考課
-
四、額外加徵
-
五、結語
-
-
第十八章 唐刺史和他的使職帽子
-
一、刺史和他的使職帽子
-
二、刺史兼充都督
-
三、刺史或都督兼充都護
-
四、刺史或都督兼充節度使
-
五、刺史兼充的其他使職
-
六、刺史兼充各種使職的意義
-
七、刺史兼使職的官銜解讀
-
八、二級制或三級制?
-
九、結語
-
-
第十九章 總結
-
- 附錄 唐職事官和使職特徵對照表
- 後記
- 參考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