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保釣運動全紀錄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415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世紀1970年代起,中華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釣魚台問題也受到台灣和華人世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長期定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本田善彥,以近10年時間進行口述採訪和田野調查,從第三者的觀點,克服許多客觀困難,面對保釣運動者的疑慮,取得許多未曾問世的第一手文獻,完成保釣運動諸多關鍵人物的採訪工作。本田善彥整合和評析圍環繞著這起歷史事件的道德思辨、思維,以及政治立場等,最後為讀者梳理出完整的脈絡,重現這場波瀾壯闊的民族主義運動之全貌。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背景下,以海外留學生的青春、國族情緒與改革主張交織下的學生保釣運動為主;
第二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台大和民間保釣組織的成立始末,也反映當代台灣社會改革的新起點;
第三部分將視野延伸入華人世界,深入探討香港、大陸保釣的精神內涵。
書中更以「偏安」、「避秦」兩個寓意深刻的說法,描述台灣長久以來置身強權環伺處境之下,不同政權卻極度相似的反應模式,反映照出移民社會在中原歷史挫敗後,一種自保迴避的機會主義心態。
本田善彥的《保釣運動全紀錄》是最齊整的文獻記載,也代表保釣議題最新的研究成果。讓過去曾為此驚濤裂岸運動付出心血的前輩得以留下完善的事蹟紀錄,更對未來如何看待此議題,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照。
  • 推薦序 解構臺灣「顏色政治學」的「保釣」
  • 前言
  • 第一部 一九七〇—一九八〇年代 北美
    • 第一章 臺灣寧靜「保釣」
      • 「曾經是日本人」的「保釣」人
      • 駁斥《日臺漁業協定》
      • 冷漠的臺灣「保釣」意識
      • 難以窺見的潛在意識
    • 第二章 反越戰風潮影響
      • 捲入「保釣」運動的科學青年
      • 「保釣」團體誕生
      • 為「保釣」苦惱的國府
    • 第三章 巔峰與分水嶺
      • 學者公開信力挺,「保釣」運動迎接巔峰
      • 「保釣」運動轉向的瞬間
      • 華府大遊行的衝擊
      • 運動受挫產生的疑問
      • 「尼克森衝擊」促成左傾
    • 第四章 周恩來在北京等著
      • 「安娜堡國是會議」促成分道揚鑣
      • 中共開始關注「保釣」
      • 「接納中共,排除國府」案終獲通過
      • 與周恩來歡談六小時
    • 第五章 邁向各自的「祖國」之路
      • 風靡左派的「新中國」形貌
      • 「保釣」變質為「統運」
      • 「中國夢」清醒時分
      • 支持國府的反共組織「愛盟」誕生
      • 迫使國府革新的「保釣」
    • 第六章 「保釣」催生出民主伴跑員
      • 「黑名單」阻斷歸鄉路
      • 電影《北京故事》誕生
      • 敞開大門的聯合國職員之路
      • 「回歸祖國」的人們
      • 護照遭沒入,成為專業「保釣」人士
      • 一邊「保釣」一邊推動民主化
  • 第二部 一九七〇—一九九〇年代 臺灣
    • 第七章 「保釣」運動點火人
      • 臺灣漁船現蹤尖閣海域
      • 蔣中正婉拒「琉球群島」
      • 賭上報社前途的登島計畫
      • 登島的衝擊與影響
      • 誰是真正的主謀?
    • 第八章 戒嚴令下的蠢動
      • 孕育出「保釣」運動的文章
      • 被遺忘的「自覺運動」
      • 「自覺運動」的「遺物」
      • 自美國沖來的「保釣」浪潮
      • 華僑是革命之母?
    • 第九章 突破
      • 踏上「祖國」的僑生們
      • 《自由中國》播下的種子
      • 臺灣「保釣」運動的先鋒—僑生
      • 突破中央限制,僑生示威遊行全校沸騰
    • 第十章 臺大保釣會的興亡
      • 急轉直下的「保釣會」成立
      • 《歸還沖繩協定》引發六一七示威抗議
      • 馬英九與「保釣」運動
      • 面臨退出聯合國,「保釣」失焦
      • 要求改革聲浪與突然解散
    • 第十一章 從「鄉土」到「本土」
      • 「保釣」運動中的左派思潮
      • 「保釣」運動與省籍
      • 從「保釣」到社會改革
      • 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史記憶復甦
      • 鄉土文學論戰與「偏安」
      • 兩個「鄉愁」
    • 第十二章 以登島為目標
      • 支持黨外的「保釣」學生
      • 「偏安」與統獨密教化
      • 九〇年代「釣運」再起
      • 目標小島,開始「保釣」
      • 偶然與必然
      • 「中華保釣協會」誕生
  • 第三部 一九七〇—二〇一〇年代 香港、中國大陸、華人世界
    • 第十三章 殖民地與特區之間
      • 動盪不安的六〇年代
      • 六七暴動強化對香港的歸屬感
      • 左派主導的「保釣」
      • 殖民地眼中的「中國」
      • 回歸前的「愛國」競爭
    • 第十四章 從支持民主化到「保釣」
      • 天安門事件成為轉捩點
      • 支持「雨傘」的「保釣」人士
      • 大陸「保釣」現身
      • 出發點在於民間對日索賠
      • 與一九七〇年代釣運的雷同性
    • 第十五章 民間愛國運動「保釣」
      • 奉獻私產投入「保釣」運動
      • 參加環保示威抗議遭逮捕
      • 「中國歷代政權都是親日的」
      • 對誰「負責」?「使命」從何而來?
    • 第十六章 理念與現實
      • 「保釣」商店老闆
      • 眾人拋來的懷疑眼神
      • 團結全球「華人」關鍵
      • 喪失「中國」詮釋權以及「中華」混用
      • 不斷變化的自我認同
      • 中華民族意識並非固若金湯
      • 「保釣」運動的現況
      • 扮演反對運動角色的愛國運動
      • 走訪南方澳
      • 迴盪心底之物
      • 南方澳「拚無人島!」研修營
  • 後記
  • 參考書目
  • 附錄(一) 主要採訪人物列表
  • 附錄(二) 「保釣」活動大事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