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亞地區大陸地帶的領土已有解決方案,且各有其歸屬,大體上產生糾紛的情況不嚴重。唯獨島嶼部分,包括臺灣和中國對於臺灣翰澎湖群島,日本和俄國對於擇捉島、國後島、齒舞群島、色丹島,日本和南韓對於獨島、臺灣和日本對於釣魚台列嶼,臺灣和菲律賓對於巴丹群島,以及台灣與中國、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對於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等,則發生嚴重衝突。這些島礁之所以發生衝突,起因於歷史變遷、國際條約不明等因素所致。
- 自序
- 第一章 臺灣法律地位之演變(1943-1955)
- 第二章 1951 年舊金山和約規定「放棄」臺灣和澎湖之歷史分析
- 第三章 美國與中華民國邦交期間對臺灣法律地位之看法(1953-1979)
- 第四章 評析日本對釣魚臺領土主權之法理論據
- 第五章 早期南海航路與島礁之發現
- 第六章 中華民國政府繪製南海諸島範圍線之決策過程及其意涵
- 第七章 舊金山和約下西沙和南沙群島之領土歸屬問題
- 第八章 英國對於南沙群島之主張及其影響(1930-1951)
- 第九章 臺灣與菲律賓之間巴丹群島主權歸屬問題
- 第十章 菲律賓之領土和海域主張與臺菲海域衝突
- 第十一章 對越南提出擁有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有關文獻之評論
- 第十二章 評析越南官方主張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主權之法理論據
- 第十三章 美國、中國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