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百年,一百零一個故事。這是我的世紀!
李時雍、何敬堯、林妏霜、馬翊航、陳允元、盛浩偉、楊傑銘、詹閔旭、鄭芳婷、蔡林縉、蕭鈞毅、顏訥,
他們寫下101篇「故事」,回顧百年臺灣文學!
12位「80世代」,透過故事的形式,獻給所有在長夜寫作的人們、給底層的心靈、給無名者。
這是上一個文學百年的備忘錄,屬於「福爾摩沙」的百年風華,給下一代的島嶼紀事
從臺灣文學萌芽到正式誕生、爍爍火花迅速綻放,直至晝夜間動亂的希望明滅,《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以歷史為本,全新創作,在拼湊建構中,再現另一種更貼近常民生活的可能面貌,有別史料專著之龐雜細目,以時代思潮為段,從1900到2000年,一年一篇,是為上一個文學百年備忘,更期許島嶼後浪之不息;屬於「福爾摩沙」的百年風華。
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是一場漫長的降生,徘徊著文學者們思考與困惑的身影。這些文字紀錄照亮了歷史的空缺,留了微光。因此你將看見一個人,默默結束了他的時代,看見被遺忘的故事,看見終戰之時,鏡頭的焦點,留在南洋的密林、留在忘了將死亡帶回來的那人;風車接收到光年外的電波,現代主義成為年代的底色,《劇場》反藝術的藝術家卻來到了臺前。故事的擇取,除反映寫作者敏銳的目光,確實也呈現了千禧後的二十年間,愈成熟、更新的臺灣文學研究成果。
延伸閱讀
《野豬渡河》,張貴興
《愛妻》,董啟章
《缺口》,凌明玉
李時雍、何敬堯、林妏霜、馬翊航、陳允元、盛浩偉、楊傑銘、詹閔旭、鄭芳婷、蔡林縉、蕭鈞毅、顏訥,
他們寫下101篇「故事」,回顧百年臺灣文學!
12位「80世代」,透過故事的形式,獻給所有在長夜寫作的人們、給底層的心靈、給無名者。
這是上一個文學百年的備忘錄,屬於「福爾摩沙」的百年風華,給下一代的島嶼紀事
從臺灣文學萌芽到正式誕生、爍爍火花迅速綻放,直至晝夜間動亂的希望明滅,《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以歷史為本,全新創作,在拼湊建構中,再現另一種更貼近常民生活的可能面貌,有別史料專著之龐雜細目,以時代思潮為段,從1900到2000年,一年一篇,是為上一個文學百年備忘,更期許島嶼後浪之不息;屬於「福爾摩沙」的百年風華。
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是一場漫長的降生,徘徊著文學者們思考與困惑的身影。這些文字紀錄照亮了歷史的空缺,留了微光。因此你將看見一個人,默默結束了他的時代,看見被遺忘的故事,看見終戰之時,鏡頭的焦點,留在南洋的密林、留在忘了將死亡帶回來的那人;風車接收到光年外的電波,現代主義成為年代的底色,《劇場》反藝術的藝術家卻來到了臺前。故事的擇取,除反映寫作者敏銳的目光,確實也呈現了千禧後的二十年間,愈成熟、更新的臺灣文學研究成果。
延伸閱讀
《野豬渡河》,張貴興
《愛妻》,董啟章
《缺口》,凌明玉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群簡介:
- 編序 二〇一八,百年降生
-
1900-1909 臺灣本土作家漸漸脫離中國影響,臺灣文學進入啟蒙階段。
-
一九〇〇 最終與最初
-
一九〇一 迷路
-
一九〇二 不滅的火種,總在絕望處新生
-
一九〇三 文學島的麒麟兒
-
一九〇四 衣洲與南菜園
-
一九〇五 肉筆上色的記憶
-
一九〇六 南面而歌
-
一九〇七 東門官舍之佛
-
一九〇八 島嶼及來自外星的電波
-
一九〇九 百年前的臺灣CSI
-
-
1910-1919 日治時期,日人漢文家、本土作家撐起的臺灣文學,正式成為獨立個體。
-
一九一〇 追求文學之美的浪漫教主
-
一九一一 彼岸的人
-
一九一二 他的笑聲究竟是屬於哪一個母國呢?
-
一九一三 已然置身夢界
-
一九一四 N市北郊的母校紅磚與夢之卵
-
一九一五 被遺忘的故事?
-
一九一六 認同是一種學習
-
一九一七 維繫一線斯文
-
一九一八 巴黎花都的臺灣推理
-
一九一九 五四與飛過海峽的蝶
-
-
1920-1929 新文學時代,也是近代臺灣白話文運動的肇始階段。
-
一九二〇 告別,不告別
-
一九二一 日治時期的妖怪叢談
-
一九二二 踏出第一步
-
一九二三 上野大佛的首與體
-
一九二四 如何測量語言的寬度
-
一九二五 臺灣最早的夏令營
-
一九二六 勇士當為義鬥爭
-
一九二七 大寫人生的大旅行
-
一九二八 十七個音裡的臺灣風景
-
一九二九 遲到的日本漢詩人
-
-
1930-1939 日治時期,臺灣鄉土話文論戰,末期因中日開戰,受皇民化運動而緊縮。
-
一九三〇 上海的情欲與憂鬱
-
一九三一 神佛大戰、妖精現形的小封神
-
一九三二 古都的天際線
-
一九三三 日本時代的臺北城浮世繪
-
一九三四 無花的薔薇生在無語的春天
-
一九三五 合久必分之年
-
一九三六 滾滾黑潮,有蝶飛翔
-
一九三七 也許,在六月的那一天
-
一九三八 空白與黑夜
-
一九三九 交錯的視線
-
-
1940-1949 賴和、楊逵、吳濁流,三人的大河時代。
-
一九四〇 天亮前的幻影
-
一九四一 臺灣的民俗學雜誌始祖
-
一九四二 我的志願
-
一九四三 吃夢的夢獸
-
一九四四 求索
-
一九四五 死亡的餘生
-
一九四六 月光光
-
一九四七 天猶未亮
-
一九四八 探問臺灣文學的意義
-
一九四九 天剛亮隨即又陰暗下去
-
-
1950-1959 日治結束,戒嚴時期,反共文學與懷鄉文學興盛。
-
一九五〇 黑處能有什麼?
-
一九五一 消失的虹
-
一九五二 南洋來的留學生
-
一九五三 來到島上的飛馬
-
一九五四 全民靈魂清潔運動
-
一九五五 成為細流
-
一九五六 黃荷生和他的弟弟
-
一九五七 那麼遠,那麼近,鍾理和與他的文友們
-
一九五八 我們的朋友胡適之
-
一九五九 舊書攤和咖啡館
-
-
1960-1969 現代主義文學、新劇場、現代詩等興起的時代。
-
一九六〇 失敗的自由
-
一九六一 疊現的空白
-
一九六二 烽火再起,文化東西軍的紙上征戰
-
一九六三 她的名字是夏丹琪
-
一九六四 雨水與火種
-
一九六五 等待果陀
-
一九六六 一個人的畫派
-
一九六七 青年與世界的劇展上演
-
一九六八 有時結束,有時開始,面向恐怖的文學
-
一九六九 變換的時代
-
-
1970-1979 尋求自我認同的臺灣文學,爆發鄉土文學論戰。
-
一九七〇 致千年後的讀者
-
一九七一 域內的域外
-
一九七二 持攝影機的小說家
-
一九七三 兩生花的世界
-
一九七四 遠方的尹縣長
-
一九七五 寫實的反覆
-
一九七六 關公大戰外星人
-
一九七七 路的兩端
-
一九七八 剪除與補綴
-
一九七九 回歸現實,鄉土與政治
-
-
1980-1989 臺灣文學主體性確立,多元化文學、母語文學興起。
-
一九八〇 逝去的是夢,不是毅力
-
一九八一 傷痕有傷痕的允許
-
一九八二 臺灣新浪潮來了
-
一九八三 紅樓夢
-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備忘錄
-
一九八五 冬天的眼睛
-
一九八六 不再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九八七 我們有墓誌銘
-
一九八八 來不及解嚴的,島上愛與死
-
一九八九 老海人
-
-
1990-2000 臺灣文學經典化階段,網路文學、新型態文學繁盛。
-
一九九〇 致星球以時間
-
一九九一 告別冷戰,面向新世界
-
一九九二 臺灣後殖民事件簿
-
一九九三 島嶼身體漸漸光
-
一九九四 自己的名字
-
一九九五 臺灣末日預言書
-
一九九六 火熄滅了,林燿德
-
一九九七 幻滅與新生
-
一九九八 超級公民
-
一九九九 火焰蟲照路
-
二〇〇〇 一一走進那良夜
-
- 附錄 事件年表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