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7493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最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导论 科学史的意义
    • 一 “无用”的科学史
    • 二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萨顿的贡献
    • 三 科学史的诸种功能
    • 四 科学史的教育功能——以美国的情形为例
    • 五 关于“真实的历史”
    • 六 科学与正确之关系
    • 七 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
    • 八 科学史研究中的内史和外史
    • 九 科学史在中国的情形
  • 第一讲 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
    • 一 希腊科学的背景
    • 二 对万物本原的探究
    • 三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工作
    • 四 希腊的数理科学
    • 五 希腊的天文测量
  • 第二讲 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
    • 一 天人感应与天人相分
    • 二 宇宙演化思想
    • 三 时空观念
  •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一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 二 传统数学的发展
    • 三 计时技术的演变
    • 四 测向技术的辉煌
  • 第四讲 阿拉伯的科学
    • 一 历史背景
    • 二 阿拉伯的数学
    • 三 阿拉伯的天文学
    • 四 阿拉伯的医学
    • 五 阿拉伯的光学和化学
    • 六 阿拉伯科学的世界意义
  • 第五讲 科学在欧洲的复兴
    • 一 对中世纪的简要回顾
    • 二 文艺复兴
    • 三 变化世界中的人与自然
    • 四 数学的新进展
  • 第六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天文学革命
    • 一 古希腊天文学
    • 二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
    • 三 伽利略的天文发现
    • 四 第谷的精密天文学
    • 五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 第七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新物理学革命
    • 一 近代以前的力学
    • 二 伽利略的新物理学
    • 三 笛卡尔的机械主义方法论
    • 四 牛顿开创的时代
  • 第八讲 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
    • 一 笛卡尔与解析几何
    • 二 微积分的创立
    • 三 微积分在18世纪的发展
  • 第九讲 近代化学的建立
    • 一 从炼金术到化学
    • 二 波义耳的贡献
    • 三 燃素说的兴起
    • 四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 第十讲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 一 早期的电磁学
    • 二 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
    • 三 通讯技术的进步
  • 第十一讲 数学的新时代
    • 一 群论的诞生
    • 二 非欧几何革命
    • 三 哈密顿与四元数
  • 第十二讲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建立
    • 一 能量守恒定律
    •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 四 热力学的发展
  • 第十三讲 从进化论到遗传学
    • 一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 二 达尔文及其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 三 达尔文之后
    • 四 遗传学
  • 第十四讲 从以太理论到相对论
    • 一 以太的历史与理论
    • 二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及其意义
    • 三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 第十五讲 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
    • 一 量子论
    • 二 原子世界
    • 三 量子力学
  • 附录一 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
    • 第一个误导:科学等于正确
    • 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 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 附录二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
    • “四大发明”的来历
    •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
    • 中国人的火药发明权难以动摇
    • 造纸问题
    • 司南和指南针
    •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 重新思考“四大发明”
  • 附录三 江晓原访谈: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 现阶段不应在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
    • 科学早已不纯真了
    • 一列欲望号特快列车
    • 科学政治学
    • 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
    • 核电的前景已经黯淡下来
    • 人文当然高于科学
    • 科学与宗教
    • 科学与伪科学
  • 初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