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西方哲學之旅:啟發人生的120 位哲學家、穿越2600 年的心靈巡禮(中:近代)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996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哲學巨擘傅佩榮,獻給愛智者最真摯的禮物
總結懸命半生的重磅著作,橫跨2600年、120位哲學家

➢哲學就是愛智慧,陪你思考人生問題,掌握人生方向;
➢哲學就是人生經濟學,用最少時間,達成最大效果。

哲學有益人生。傅佩榮教授於「得到」知識平臺開設熱門課程:「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超過四萬訂戶。本著作為此課程整理修訂而成,完整梳理西方哲學史2600年的120位代表人物,一套三冊,分為:
.上:古代+中世紀 ─ 介紹古希臘與中世紀哲學
.中:近代 ─ 介紹近代哲學
.下:現代 ─ 介紹現代哲學

本冊為【中:近代】

本著作是哲普作品,也是西方哲學簡史,清楚表述哲學家在愛智過程中所領悟的心得,與對現代人生的啟發,綜合哲學家用生命驗證的成果,展示西方的核心理念,讓我們在品味西方哲學時,還能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近代||
我不能原諒笛卡兒。他本來不想談論上帝,卻不得不請出上帝來讓宇宙運轉,然後又把上帝擱在一邊了。──帕斯卡
西方哲學經歷漫長的中世紀,最後看到了笛卡兒,就像在海上航行很久的人看到陸地,不禁要大聲喊出:「陸地!陸地!」──黑格爾

近代哲學脫離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由科學取代宗教,人的理性和經驗取代神學,成為了解宇宙和人生的主要依據。哲學不再是神學的女僕,逐漸找回獨立的地位。
在這400年間,理性發出光芒,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四大思潮輪番上陣,過程十分慘烈,卻也開創了歐洲全新的格局。眾多哲學家紛紛提出精采觀點,更碰撞出絢麗火花,西方哲學由此進入烽火連天的局面,並深深影響二十一世紀的人。

◤哲學讓人生更香甜,改變你對生命的想像!
.即使坐上世界最高貴的寶座,還是用屁股坐在上面。──蒙田
.你盼望為真的東西,就容易相信它;你拒絕困難的東西,因為你沒耐心研究;你拒絕明顯的東西,因為那限制了希望。──培根
.當你享有反對別人的自由時,你也必須願意讓別人反對你。──霍布斯
.人在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去懷疑所有能被懷疑之物。──笛卡兒
.世上所有的不快樂,都源自人類不明白要安靜待在房間裡。孤獨之所以帶來恐懼,是因為人在孤獨中必須面對赤裸裸的自我。因此,人不斷找尋各種引人著迷的活動,藉此逃避對自身的思考,企圖努力遺忘自己。──帕斯卡
.行為的欲望是什麼?幸福,只有幸福而已。──洛克
.你說的,我一個字也不贊成,但我抵死也要維護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你不能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以他為目的。──康德
.人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他們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靠得太近覺得刺痛,離得太遠又感覺寒冷,所以人必須保持適當距離才能過活。──叔本華

||書籍特色||
☆每節結束附上「學習心得」、「問題思考」、「補充說明」,便於讀者複習重點、換位思考哲學家的觀點進而迸出心靈火花、補充說明關鍵概念。
☆書中加入作者長年研究儒家與道家的心得,有助讀者在對照比較中,既可欣賞西方哲學,又能覺悟中國哲學的特色與價值。
☆書末附有索引,詳列詞條在各冊的頁碼,方便讀者對照查找。
  • 自序 半世紀的心願,跨越兩千六百年的哲普作品
  • 導論 極簡哲學史
    • 導論-1 古代哲學核心
    • 導論-2 中世紀哲學核心
    • 導論-3 近代哲學核心
    • 導論-4 現代哲學核心
  • Part 5 理性發出光芒
    •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正式上場
      • 16-1 文藝復興是怎麼出現的?
      • 16-2 文藝復興第一人
      • 16-3 文藝復興的豐富內涵
      • 16-4 重新界定人的尊嚴
      • 16-5 人文主義的發展
    • 第十七章 宗教改革試圖回歸原始理想
      • 17-1 《君王論》對宗教與社會的反思
      • 17-2 宗教法庭的恐怖
      • 17-3 贖罪券的荒謬
      • 17-4 宗教改革的重大意義
      • 17-5 哲學是如何影響科學的
    • 第十八章 蒙田與培根:愛智之樂
      • 18-1 哲學又貼近了人生─ 認識蒙田
      • 18-2 如何面對死亡
      • 18-3 回歸政治與人性
      • 18-4 知識就是力量
      • 18-5 打破四種假象
    • 第十九章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 19-1 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 19-2 方法實在太重要了
      • 19-3 進行我思之前的準備
      • 19-4 我思故我在
      • 19-5 笛卡兒怎麼說明上帝的存在?
    • 第二十章 帕斯卡:用賭注論證勸人
      • 20-1 帕斯卡對哲學的質疑
      • 20-2 為什麼帕斯卡會提出不如放棄哲學?
      • 20-3 賭注論證有效嗎?
      • 20-4 被開除教籍的猶太人
      • 20-5 為了哲學而放棄一切
    • 第二十一章 史賓諾莎與萊布尼茲:理性主義
      • 21-1 史賓諾莎的《倫理學》
      • 21-2 從理性走向自由
      • 21-3 萊布尼茲居然對《易經》很佩服
      • 21-4 萊布尼茲的單子論
      • 21-5 萊布尼茲的神義論
    • 第二十二章 霍布斯、洛克與貝克萊:經驗主義
      • 22-1 別人都是豺狼嗎?
      • 22-2 心靈只是白紙
      • 22-3 洛克的契約理論
      • 22-4 貝克萊在經驗主義中承先啟後
      • 22-5 存在即是被知覺
  • Part 6 啟蒙必有掙扎
    • 第二十三章 休謨:從經驗主義走向懷疑主義
      • 23-1 自我只是一束知覺
      • 23-2 因果關係只是習慣
      • 23-3 懷疑主義如何看待人生
      • 23-4 懺悔中的覺悟
      • 23-5 文明帶來罪惡
    • 第二十四章 盧梭與伏爾泰對啟蒙運動的爭議
      • 24-1 盧梭的《愛彌兒》
      • 24-2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 24-3 啟蒙運動的大趨勢
      • 24-4 啟蒙運動的主流思潮
      • 24-5 啟蒙運動的舵手伏爾泰
    • 第二十五章 康德:先驗哲學扭轉乾坤
      • 25-1 康德面對的挑戰
      • 25-2 人只能認識現象
      • 25-3 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 25-4 從道德走向宗教
      • 25-5 美是什麼?
    • 第二十六章 德國唯心論的鮮明立場
      • 26-1 挺身而出的哲學家─ 費希特
      • 26-2 費希特接過康德的棒子
      • 26-3 主觀唯心論
      • 26-4 把握哲學的本質
      • 26-5 真與美一致
    • 第二十七章 黑格爾:絕對唯心論
      • 27-1 黑格爾像海綿一樣的求知
      • 27-2 絕對者就是精神
      • 27-3 合理的與現實的
      • 27-4 主人與奴隸
      • 27-5 藝術與宗教
    • 第二十八章 悲觀主義的解藥
      • 28-1 新哲學的轉捩點
      • 28-2 悲觀哲學家叔本華
      • 28-3 叔本華如何化解悲觀主義
      • 28-4 席勒「與美遊戲」
      • 28-5 歌德的浪漫主義
    • 第二十九章 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想
      • 29-1 十九世紀的英法哲學
      • 29-2 不是上帝造了人,而是人造了上帝
      • 29-3 哲學要改變世界
      • 29-4 馬克思的人文主義
      • 29-5 總結近代哲學的發展
  • Part 7 倫理學的爭議
    • 第三十章 價值觀的探討
      • 30-1 宇宙觀是如何形成的?
      • 30-2 從宇宙觀到人生觀
      • 30-3 價值主觀論在說什麼?
      • 30-4 價值客觀論在說什麼?
      • 30-5 從價值觀到倫理學
    • 第三十一章 善惡問題難解
      • 31-1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 31-2 佛洛伊德對於道德的看法
      • 31-3 史金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
      • 31-4 倫理學對人生的具體作用
      • 31-5 對馬克斯.韋伯觀念的進一步探討
    • 第三十二章 從效益論到義務論
      • 32-1 西方倫理學簡介
      • 32-2 效益論的基本原則
      • 32-3 是要做快樂的豬,還是要做痛苦的蘇格拉底?
      • 32-4 善是什麼?
      • 32-5 義務論的關鍵在於善的意志
    • 第三十三章 從義務論到德行論
      • 33-1 義務論顯示人的尊嚴
      • 33-2 義務論與人文主義原則
      • 33-3 德行論在主張什麼?
      • 33-4 進一步探討德行與幸福
      • 33-5 德行論的現代思考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