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生態學

出版日期
2019/03/2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323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輕鬆理解生態學的理論、環境及產業應用。
★以簡潔扼要的方式,清楚說明、重點整理。
★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趣味化。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生態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關係人類的生存,具有高度理論歸納、演繹及前瞻性。重視理論研究又注重實際應用。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的損耗日益加劇,人類對環境品質的渴望不斷提高,無論國家生態安全,或區域生態文明,生態學都具有迫切的需求
  本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及產業應用生態學三大部分。理論生態學闡述生態學的原則和原理,包括緒論、個體、族群、群落及生態系統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部分,包括環境、微生物、陸域、水域、森林、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產業應用生態學包括景觀、城市、人類、建築、農業、復育、生態資源管理、生態批評、生態旅遊、臺灣生態狀態、全球環境變遷、生態學研究方法。
  • PART 1 生態學緒論
    • 1-1 生態學概述
    • 1-2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 1-3 生態學發展趨勢
    • 1-4 生態學的規律
    • 1-5 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 1-6 分子生態學概述
  • PART 2 個體生態學
    • 2-1 天擇與演化
    • 2-2 個體的適應
    • 2-3 物種形成
    • 2-4 避敵與防禦
    • 2-5 生活史
  • PART 3 族群生態學
    • 3-1 族群生態學概述
    • 3-2 族群的數量動態
    • 3-3 族群的增長
    • 3-4 族群的調節
    • 3-5 生物競爭
    • 3-6 生態位
  • PART 4 群落生態學
    • 4-1 群落生態學概述
    • 4-2 群落的種類
    • 4-3 群落的結構
    • 4-4 群落的演替
    • 4-5 物種多樣性
    • 4-6 食物鏈、食物網
  • PART 5 生態系統生態學
    • 5-1 生態系統概述
    • 5-2 基因流動
    • 5-3 物種流動
    • 5-4 能量流動
    • 5-5 物質循環
    • 5-6 資訊流動
  • PART 6 環境生態學
    • 6-1 環境生態學概述
    • 6-2 生態因子
    • 6-3 地球上的環境
    • 6-4 棲地的種類與特性
    • 6-5 太陽輻射的生態作用
    • 6-6 溫度的生態作用
    • 6-7 水分的生態作用
    • 6-8 大氣的生態作用
    • 6-9 土壤的生態作用
  • PART 7 微生物生態學
    • 7-1 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調整
    • 7-2 微生物的分布
    • 7-3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 7-4 植物與微生物
  • PART 8 陸域環境
    • 8-1 土壤
    • 8-2 優勢植物
    • 8-3 草原
    • 8-4 沙漠化
  • PART 9 水域環境
    • 9-1 海洋
    • 9-2 湖泊
    • 9-3 河流
    • 9-4 珊瑚礁
    • 9-5 底棲生物
    • 9-6 光線與營養鹽
    • 9-6 海洋酸化
  • PART 10 森林生態
    • 10-1 森林生態學概述
    • 10-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
    • 10-3 森林演替
    • 10-4 林業生態工程
  • PART 11 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 11-1 海岸生態學
    • 11-2 濕地生態學
    • 11-3 紅樹林
    • 11-4 潮間帶
  • PART 12 景觀生態學
    • 12-1 景觀生態學概述
    • 12-2 景觀結構
    • 12-3 景觀生態學理論
    • 12-4 格局、過程和尺度
    • 12-5 都市廊道
    • 12-6 道路生態工程
    • 12-7 遙感、地理資訊系統
    • 12-8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 12-9 景觀生態干擾
  • PART 13 城市生態學
    • 13-1 城市生態學概述
    • 13-2 生態城市
    • 13-3 城市環境生態規劃
    • 13-4 城市化發展對區域氣候影響
    • 13-5 城市景觀
    • 13-6 環境承載力
    • 13-7 生態足跡
    • 13-8 低碳城市
  • PART 14 人類生態學
    • 14-1 人類生態學概述
    • 14-2 人口理論
    • 14-3 良性的人口轉型
    • 14-4 人口遷移
    • 14-5 人類與環境
    • 14-6 適度人口
    • 14-7 臺灣人口變遷
  • PART 15 建築生態學
    • 15-1 生態環境建設
    • 15-2 生態工程
    • 15-3 生態建築
    • 15-4 生態節能
    • 15-5 綠建築
  • PART 16 產業生態學
    • 16-1 產業生態學概述
    • 16-2 產業生態學的關鍵問題
    • 16-3 貿易與環境
    • 16-4 永續生產與消費
    • 16-5 生態工業園區
  • PART 17 農業生態學
    • 17-1 農業生態學概述
    • 17-2 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
    • 17-3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
    • 17-4 城市型生態農業
    • 17-5 農業生態工程
    • 17-6 永續農業
  • PART 18 復育生態學
    • 18-1 退化生態系統
    • 18-2 生態系統復育
    • 18-3 生物入侵
    • 18-4 生物多樣性保護
    • 18-5 自然保護區
    • 18-6 汙染環境修復與治理
    • 18-7 滅絕
    • 18-8 生態補償
    • 18-9 汙染與生物復育
  • PART 19 生態資源管理
    • 19-1 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 19-2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 19-3 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
    • 19-4 生態系統健康
    • 19-5 生態系統管理
  • PART 20 生態批評
    • 20-1 生態批評概述
    • 20-2 生態審美
    • 20-3 生態文學
  • PART 21 生態旅遊
    • 21-1 生態旅遊概述
    • 21-2 生態旅遊管理
    • 21-3 生態旅遊主體
    • 21-4 生態旅遊開發
    • 21-5 生態旅遊承載力
    • 21-6 社區生態教育
    • 21-7 綠色旅遊
  • PART 22 臺灣生態狀態
    • 22-1 臺灣的生態系
    • 22-2 臺灣的海洋生態
    • 22-3 臺灣的溪河生態
    • 22-4 臺灣的森林生態
    • 22-5 臺灣的環境變遷
    • 22-6 臺灣生態保育的現況
  • PART 23 全球環境變遷
    • 23-1 全球變暖
    • 23-2 極端氣候
    • 23-3 海洋汙染
    • 23-4 酸雨危害
  • PART 24 生態學研究方法
    • 24-1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24-2 生態模型
    • 24-3 生態抽樣技術
    • 24-4 生態風險評估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