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入侵物種:牛津非常短講014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2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6258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系列總引言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審定、引言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
只有入侵物種會造成負面影響嗎?不,原生種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例如:白蟻。

入侵物種是如何煉成的?本書透過「引入」「建立族群」「擴散」三階段,完整呈現入侵物種成為「造成不良影響」入侵物種的條件。

那什麼又是不良影響呢?其實這是一個從人類為中心的角度做出的評斷,可以從農業發展的利益出發,也可能從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評量。本書囊括各式案例,呈現造成不良影響的生態互動。

入侵物種造成的衝擊,遠比我們想像的可能還要劇烈。例如:根系較淺的草種入侵後,大雨來襲時,河岸土壤流失嚴重,大幅改變地貌。

但是,入侵物種的防治常常不是簡單的效益分析就能解決,而是眾多價值觀、資源分配的複雜選擇,甚至衝突。特別是,有時候入侵物種碰巧對該地的瀕危物種有利,例如:入侵米草和加州長嘴秧雞。或者,入侵種在自己的原生地已經瀕危。

從氣候急遽變遷的角度來看,物種分佈也隨之快速變化,我們又該如何認定入侵物種呢?

「入侵物種」是一個相對晚近的研究概念,卻因為這個概念能夠讓人類更加了解生態系的運作,故而充滿吸引力,但也對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構成相當挑戰。如何因應入侵物種,有賴對該物種的科學認識,各式風險評估和成本計算,最後形成國家層級的管理策略和方法,甚至需要進行國際合作。


到底什麼是環境(environment)?為什麼人們不乾脆用「自然」(nature)就好?環境,顧名思義,就是周遭(surroundings)的意思;若是如此,人們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的此「周遭」的重要性?環境是透過什麼樣的科學實作(如觀察、測量、監測)而成為一個人們可以與之互動的「東西」?
「環境」一詞脫穎而出成為當代世界的關鍵詞,關鍵或許在於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渴望。根本上,這是個發現土地、認識土地的故事,而這個過程需要地圖,同時也產製了更多地圖。期待「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課」可以是這樣的地圖。你不是按圖索驥地去發現環境,因為環境就不是躺在某處、等著你去發現的「物」。而是如同宙斯的pharos,這六冊書讓你想認識的環境有了更清楚的形體。當你歸來時,你將感到環境離你更近了一些,成為了你的「周遭」。——洪廣冀

台灣人民與媒體對外來物種入侵議題的關切已有大幅提升,然而有關外來入侵種的中文科普書籍仍相當稀少,即使有,大多數的書籍著重於物種的簡易鑑識圖冊、特定物種的防治作業、以及針對一般普羅大眾的宣導教育。然而有關這個議題的科學背景,政策依據,以及管理實務的難題,卻甚少有中文書籍能提供淺顯易懂與結構清晰的資訊。這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個需求。——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 封面
  • 目次
  • 系列總引言 來吧,來認識「周遭」: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課 ◎洪廣冀
  • 引言 為什麼討論「入侵物種」對台灣很重要? ◎顏聖紘
  • 前言
  • 第一章 全球性挑戰
  • 第二章 大自然厭惡定義
    • 生物族群是什麼?
    • 非原生種是什麼?
    • 不良影響是什麼?
    • 為何「擴散」就足以定義入侵種?
  • 第三章 引入的途徑
    • 有廊道的地方就有通路
    • 搭便車入侵
    • 把最好的物種放在最好的地區
  • 第四章 建立族群
    • N維超空間
    • 生物抗性
    • 存活到建立族群的性狀
    • 繁殖體壓力
  • 第五章 族群散播的方式
    • 持續增長的族群
    • 族群播遷
    • 擴張、穩定、收縮
  • 第六章 生態系中的交互關係
    • 吃掉原生種
    • 與本土種競爭
    • 感染原生種
    • 物理性交互關係
  • 第七章 生態系的各種狀態
    • 生態系狀態
    • 雙穩態
  • 第八章 不良影響
    • 經濟影響
    • 人類健康和福祉
    • 環境影響
  • 第九章 一分預防勝於十分治療
    • 生物安全
    • 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
    • 抑制入侵種擴散
    • 資產保護
  • 第十章 防治入侵大不易
    • 比較造成不良影響的程度
    • 入侵種與瀕危種
    • 氣候變遷的影響
  • 第十一章 深思熟慮的未來
    • 自然界中還會有「自然」的存在嗎?
    • 新的影響還是更多相同的影響?
    • 好的一面
    • 歡迎來到人類世
  • 名詞對照表
  • 參考資料
  • 延伸閱讀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