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看見荒野:土地與人永續美好共生

出版日期
2025/02/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41925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我們是否遺忘了大地的聲音?

三十年前,一群人懷抱夢想,成立荒野保護協會,從一個孩子的自然童年出發,開啟與土地的深刻對話。這本書記錄了他們如何用行動守護自然,也邀請每一位讀者找回自己與大地的連結。

荒野不只是遠方的風景,而是我們每天踏足的土地,是生命的根源。李偉文醫師以溫暖筆觸,帶領我們走進自然保育的故事,從創辦協會到推動環境教育,這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溫柔革命。書中篇篇散文如同一顆顆種子,期待在讀者心中發芽,萌生行動的勇氣。

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不只是環境的故事,更是關於我們與土地共生的可能。讓我們在荒野中找回心靈的「祕密花園」,聆聽自然的召喚,並用腳步與行動,為地球寫下更美好的未來篇章。

  • 自序 如是我聞
  • 【PART 1 荒野初心──夢想與行動的起點】
  • 我的荒野大夢
  • 因為愛的緣故
  • 溫柔革命
  • 跨界,讓環保成為最大公約數
  • 從跨界、角色扮演,期待文藝復興人的再現
  •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回顧荒野成立階段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
  • 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
  • 社會進步發展的生長點
  • 關切是問,或關切是不問
  • 子曰子曰:與孔子一樣的理想
  • 從祕徑到祕密花園──走讀臺灣活動有感
  • 到五股溼地與家燕共舞
  • 讀〈翠山步道植調十年〉有感
  • 【PART 2 土地與生命的交織──自然教育與環境行動】
  • 荒野親子團為何會給孩子改變的力量?
  • 給參加親子團導引員基本訓練伙伴的一些話
  • 親子團北三團二十週年感想
  • 參加荒野親子團一個很重要但可能忽略的好處
  • 荒野清水教育基地
  • 荒野親子團的起源
  • 賣牛肉麵或排骨麵
  •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一:荒野「以志工為核心」是什麼意思?
  •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二:百年組織的人才與志工發展策略
  •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三:如何圈粉養粉?如何打動人心?
  •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四:荒野志工與專職的分進合擊
  •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五:荒野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
  • 【PART 3 荒野行者的足跡──伙伴、志工與永續社群】
  •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 荒野自然名的由來及自然解說員訓練的演進
  • 百年組織基業長青
  • 荒野領航員培訓營行前感想之一:生態保育是場無限賽局的運動
  • 荒野領航員培訓營行前感想之二:崇高的信念與清晰的願景
  • 從環境行動到環境運動──兼談荒野所謂的「由下而上」
  • 為何拯救荒野,要從拯救荒心做起?──回應山嵐伙伴的提問
  • 悠遊在荒野
  • 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
  • NGO發展
  • 一切都不曾發生
  • 被看到,就是一種幸福
  • 同一份資料不同解讀
  • 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 翼下之風
  • 【PART 4 與自然共生的未來】
  • 活動結束之後需要檢討嗎?
  • 尋找知識與體驗之間的平衡
  • 荒野保護協會為什麼對志工那麼小氣?
  • 互挺的荒野伙伴關係
  • 老荒野同學會
  • 錢與卡片
  • 宜真與阿傑──愛在荒野流動
  • 讀小白鷺的卸任感言有感
  • 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 最初相識時的聲容相貌
  • 我們都是荒野裡不老的精靈
  • 誰共我醉明月
  • 沒有掌聲的生活
  • 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 不要把追求目標過程碰到的障礙當成目標
  • 一切虔誠終必相遇
  • 後記 來自荒野的召喚
  • 關於作者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