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48705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華德福教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專業審定◆
◆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理解華德福教育必讀經典◆
◆身心靈全人教育,提供孩子最完整、豐富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教育創辦人闡述「華德福教育的根本」經典之作。
★身、心、靈全方位教育,給予孩子完整、富含靈性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全人教育觀」建構與整合,不論教師與家長,都該理解的華德福教育初心。
★精華收錄魯道夫‧史代納博士於1906年~
  • 推薦序 藉由學習華德福,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 成虹飛
  • 前言 關於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逐字稿
  • 編者序 從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集,看見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
  • 簡介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一生
  • 附錄 魯道夫史代納重要事件年表
  • Part1 從兒童的內在,理解最真實的成長軌跡 The Kingdom of Childhood
    • 第1講 真正認識人類的身、心、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1924年8月12日,於英國托奇鎮)
      • 沒有理解孩子的「靈心」,便無法深刻的教導孩童成為一個「人」
      • 教育工作的基礎,就是對人類完整的了解
      • 教育,必須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慮進去
      • 給孩子一個有彈性、能夠與心魂一同成長的知識
      • 年幼孩子笨拙吵鬧的狀況,正是心魂對於身體的適應過程
      • 孩子出生後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期
      • 擁有強大力量個體的孩子,就能依照自己的特性,形塑完全屬於自己的模樣
      • 7歲前的孩子仍然受靈性世界影響,無法流暢掌控這具新的身軀
      • 7歲前,孩子尚未意識到「外在世界」,必須透過「內在」喚起他們的好奇心
      • 換牙後的孩子,便開啟了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
    • 第2講 基於對全人的認識,發展出的華德福教育(1924年8月13日,於英國托奇鎮)
      • 7歲前的孩子尚未發展理解能力,而是完全模仿我們的表現
      • 面對幼兒園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展現出良好的模仿典範
      • 教導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觀察生命本身
      • 人是一個整體,每個部位都必須靈巧才能完整運作
      • 孩子換牙到青春期之前,必須以想像力為教學的本質
      • 老師應該要以「孩子擁有的能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 從生活中找到對字母的連結,進而讓孩子發展學習圖像
      • 能夠讓孩子運用全身去學習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 在華德福學校,教學必須富含創造力與想像力
      • 華德福學校自由的教學方式,是基於對人最真實的認識
      • 9、10歲以前的孩子,教學上必須融合童話、傳奇、神話故事
      • 健康的孩子,自然會用圖像方式表達、接受與學習
      • 9歲危機-當孩子開始區別外界與自我
    • 第3講 教孩子植物與動物時,必須讓孩子理解最真實的自然面貌(1924年8月14日,於英國托奇鎮)
      • 讓孩子看見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才是最真實的植物與動物教學
      • 就像頭髮是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將土地與植物視為一體
      • 現今的教學把事物一一分割,再也看不見全體的樣貌
      • 如何教孩子植物-讓孩子理解土地與植物間的緊密關係
      • 如何教孩子動物-從心魂的特質來觀察動物的特性
      • 不同於動物,人類集多種特質於一身
      • 人類包含著所有動物的特質,仔細分析,會看見整個動物界
      • 運用人類身上看見的動物特質,讓孩子理解整個動物界
      • 孩子與地球上的萬物一起成長,才能與世界產生緊密的連結
      • 當動植物教學失去了根,人類也遍尋不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
      • 因果關係的概念,必須等孩子12歲以上才有能力理解
      • 教師必須靠「創造力」與「自覺」,掌握整個班級
    • 第4講 貼近孩子的內心,才能提供最適切的教學方式(1924年8月15日,於英國托奇鎮)
      • 一開始進入靈性教學都是笨拙又彆扭,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教學前,老師必須有能力透過自己的感受,維持課堂中的紀律
      • 經營班級的老師,必須處於「能夠真正進入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
      • 了解孩子的特質,營造適當的教學氛圍
      • 同一個故事,孩子可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獲得不同的啟發
      • 圖像的平衡與對稱練習,讓孩子發展觀察力與想像力
      • 整段式教學,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消化
    • 第5講 從整體來看的數學教學法,讓孩子擁有靈活的思考(1924年8月16日,於英國托奇鎮)
      • 算數,必須從生活層面中學習與理解
      • 最自然的算術,是用身體運算,而非運用頭部
      • 教學必須先認識整體,再拆解為各個部分
      • 從整體開始教起,可以讓孩子的思考更加靈活
      • 教學必須讓孩子能夠得到更靈活的概念,而非死板的觀念
      • 教學時,不應過早帶入智識性與抽象性觀念
      • 畢式定理與區域重疊法,讓孩子真正內化的學習過程
    • 第6講 讓孩子從內在,學習對語言真正的感受(1924年8月18日,於英國托奇鎮)
      • 生命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刻
      • 從實際形塑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人體器官
      • 7歲開始,孩子的感知體開始發展
      • 運用歌聲,讓孩子感受到內在樂器的運作與感動
      • 最初的音樂教育,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而非學習理論
      • 透過樂器演奏,孩子感受到內在音樂性被牽引至外在世界
      • 在9、10歲前,外語必須透過生活習慣養成的方式學習
      • 所有的語言發展,都源自於內心的感受
      • 用內心的感受學習語言,而不是用頭腦思考
      • 透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我的語言-優律思美
    • 第7講 教育必須盡全力讓孩子與現實生活密切連結,才能真正認識世界(1924年8月19日,於英國托奇鎮)
      • 了解孩子的成長三階段,給予適當的學校教育
      • 12歲以上的孩子,課程仍要盡可能的與生命及現實生活有所連結
      • 學習如果從抽象的知識開始講起,孩子很快的就會覺得疲憊
      • 教師必須根據「當下主導孩子發展」的身體系統來進行教學
      • 圖像式的教學,就是運用節律系統學習的方式
      • 引導孩子思考的問題,一定要在現實上是有意義的
      • 不論教育或遊戲,都必須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去模仿
      • 教師會議,讓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特色與個性
      • 確保每位孩子,都能接受這個年紀該有的學習內容
      • 老師必須深刻的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單用數字區分
    • Q&A問答集 華德福教育面臨的教學困難(1924年8月20日,於英國托奇鎮)
      • Q1 乘法與除法的教學方法,差異之處在哪裡?還是說,在小學一年級時,兩者的教法應該要完全相同?
      • Q2 孩子到了哪個年齡階段,才能將四則運算的教學從具體轉為抽象?又要用什麼方式來教呢?
      • Q3 何時才能開始教孩子用線條繪圖?要如何教呢?
      • Q4 外語教學上應該使用直接法,而不用翻譯法教學,拉丁文與古希臘文,是否也同樣適用?
      • Q5 應該要怎麼教「體操」(Gymnastics)?又是否可以教孩子一些體育活動,例如曲棍球(Hockey)及板球(Cricket),如果可以,那麼要怎麼教呢?
      • Q6 對於不同年紀的孩子,要如何給予宗教課程?
      • Q7 在一所以英語為母語的學校中,是否應該從一開始就上德文課與法文課?如果孩子 4、5 歲時就入學,是否也該上外語課?
  • Part2 從靈性科學,探討兒童教育的真諦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 第1講 從孩童的精神發展,理解靈性科學在兒童教育的重要性(1906年5月14日,於德國柏林)
      • 想了解人類未來,就必須先深入了解我們的潛在本質
      • 現代科學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侷限於一般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
      • 生命體,讓身體得以生長、繁殖並且讓體內的重要液體流動
      • 感知體,傳達痛苦、快樂、衝動、渴望、熱情等等感受
      • 自我,讓人類擁有更高層心魂的載體
      • 強大的「自我」,能夠透過自身的力量來改變感知體
      • 了解人類的發展定律,尋求正確的教育與教學
      • 人類必須經歷三次出生,才能成為最終的自由人
      • 模仿與榜樣,讓孩子與周遭環境建立關係
      • 用最自然的玩具,形塑孩子的想像力大腦肌肉
      • 從周遭環境,培養孩子的健康本能
      • 當孩子換牙後,才能從外部對生命體進行教育
      • 換牙至青春期之間,教學仍然要以圖像或象徵的方式呈現
      • 智識學習,只是人類學習方法的其中一項
      • 對於換牙期至青春期的孩子,必須避免灌輸智識性概念
      • 寓言故事教學,讓孩子從精神面感受世界
      • 將靈性科學,運用在實際的教學現場
      • 內在生命必須先累積足夠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才能發展判斷能力
    • 第2講 以靈性觀點為基礎的教學-根據人類身、心、靈發展,建構出的全人教育觀(1906年5月14日,於德國柏林)
      • 教育,不能只依靠物質主義思維,而是考慮到孩子身心靈全人發展
      • 教導7歲前的孩子,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 面對7∼14歲的孩子時,要建立基本生活習慣、促進記憶力發展
      • 靈性科學絕非不切實際,而是生命運作最好的引導
    • 第3講 從靈性科學看教育用最細緻的覺察,看見孩子生命成長軌跡(1906年12月1日,於德國科隆)
      • 從組成人類的四大元素(物質體、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理解教育的本質
      • 孩子的生命體與感知體尚未成熟之時,要避免外界對其影響
      • 依照年齡、性格,給予孩子適當的外在影響力
      • 教育者必須以能夠增進發展中器官健康,並能夠發展內在力量的方式對待孩子
      • 當生命體的保護膜褪去,就是感受權威、自信、信任以及崇敬的時刻
      • 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深入的從心魂角度看見孩子的需求
      • 青春期,孩子的感知體獨立,開始學習批判性思考
      • 靈性科學,讓老師得以有更細緻的覺察力,給予孩子適切的教育
    • 第4講 從靈性科學看見教育最真實的樣貌-人類的成長軌跡,不僅僅是物質身體的成長,還包含了心魂的發展(1907年1月24 日,於德國柏林)
      • 人類演變階段年齡對照,讓我們更理解人類成長軌跡
      • 學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學不該只是口中說明,而能讓孩子真正體驗
    • 第5講 興趣、天賦與兒童教育從孩子成長的心魂中,看見他們最真實的興趣與天賦(1910年11月14日,於德國紐倫堡)
      • 觀察、追蹤孩子的生命,看見他們真實的天賦與興趣
      • 跳脫「遺傳」的限制,看見孩子本身獨特的樣貌
      •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根據孩子自身特殊性發展
      • 我們必須在社群中養育孩子,讓文化在他們的身上扎根
      • 回溯孩子過去的經驗,可以讓老師的教學更有力
      • 個別化的遊戲,才能讓孩子產生內心的力量
      • 當愛與內在發展連結,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以適當的方式思考生命
  • 附錄 運用區域重疊法證明畢式定理
  • 附錄 重要詞彙中英對照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