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29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提出了地名文字「結構化」之概念,以此探析《說文》所見之地名,旁及歷史地理及訓詁體例,並參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所見之大量地名考證材料,佐以《漢書.地理志》及《後漢書.郡國志》等地名文獻資料,綜合研究《說文》所見地名。所謂「地名」,包括了城邑、國族、州、縣、鄉、里、亭、聚等之邑名,河流、湖泊之水名、山岳之山名、丘陵、土丘之阜名。目前,《說文》的地名研究,大多以地理文化、歷史地理等層面為主,本書則試由字形結構的角度切入,分析地名專名字、通名字本身的形構意義,及其於文獻所見之形構狀況,分析歸納《說文》地名文字的構形用例。
  • 自序
  • 第一章 《說文》地名字類別及其釋義
    • 第一節 《說文》及其地名字
    • 第二節 地名專名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
    • 第三節 段注本《說文》改訂地名釋義商榷
      • 一 水名釋義之改訂
      • 二 山名釋義之改訂
      • 三 段改山名、水名釋義之商
  • 第二章 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 第一節 《說文》結構化地名專名及其類別
      • 一 从邑
      • 二 从水
      • 三 从山
      • 四 从阜
    • 第二節 結構化地名僅見用為本字
      • 一 〈邑部〉專名
      • 二 〈水部〉專名
      • 三 〈山部〉專名
      • 四 〈阜部〉專名
    • 第三節 結構化地名字構形省略例
      • 一 省略邑旁
      • 二 省略水旁
      • 三 省略山旁
    • 第四節 結構化地名字部件更替例
      • 一 更替邑旁
      • 二 更替水旁
      • 三 更替山旁
      • 四 更替阜旁
      • 五 更替聲符
    • 第五節 結構化地名字之別字例
    • 第六節 結構化地名字未見用例者
      • 一 未見邑名用例
      • 二 未見水名用例
      • 三 未見阜名用例
  • 第三章 非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 第一節 《說文》所見非結構化地名專名
    • 第二節 非結構化之地名專名本字
    • 第三節 非結構化之假借地名字
      • 一 假借為縣名
      • 二 假借為鄉名
      • 三 假借為亭名
      • 四 假借為水名
      • 五 假借為山名
      • 六 假借為里名
      • 七 假借為國族名
      • 八 假借為地名
  • 第四章 地名通名字
    • 第一節 通名之義界
    • 第二節 通名字構形用例分析
      • 一 地名通名為本義者
      • 二 地名通名為引申義者
      • 三 地名通名為假借義者
      • 四 段玉裁補入者
    • 第三節 《說文》地理通名用例及釋義例
      • 一 標準式
      • 二 省略式
      • 三 未與專名結合者
  • 第五章 地名方言字
    • 第一節 《說文》方言區之地理定位
      • 一 方位地理定位
      • 二 地形地理定位
      • 三 古國名地理定位
      • 四 國族名地理定位
      • 五 漢代行政區地理定位
      • 六 未見地理定位(僅曰俗語及方語者)
    • 第二節 方言字之形義
      • 一 本字即為方言者
      • 二 方言字為引申者
      • 三 方言字為假借者
      • 四 方言字釋義見於其他正文
    • 第三節 方言為連綿詞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地名專名結構化的影響
    • 第二節 通名用其本義者為多
    • 第三節 方言字闡發之漢代地理觀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