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傳統的修養觀認為: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絕不僅限於外表的修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即所謂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所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當代青年,更應該深刻認識進行道德修養的必要。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可能與生俱來,只有通過長期的修養才能形成。所以說,這也是所有想成為合格的中國人畢生必修的「功夫課」。
- 序言:21世紀的生存智慧與中國人格
-
仁:仁者愛人
-
在人生之路入口處的兩塊路標
-
無尚者唯好仁,欲仁者仁自至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愛」、「自愛」、「五愛」
-
讀一讀孟子的「養氣說」
-
與人為善,廣結千緣
-
人的品位在無私,人的價值在奉獻
-
待人以「四心」,足令世人悅服
-
惻隱之心:不可泯滅的人類良知
-
高明者容人,志大者能忍
-
「勇敢」面面觀
-
齊白石與梅蘭芳的「雪中送炭」
-
自助者自立,助人者自樂
-
良心:人身上優於禽獸的地方
-
-
義:正義知恥
-
用青春熱血譜一曲當代「正氣歌」
-
人生大丈夫,無暇憂得失
-
忠肝義膽正氣,神敬鬼欽人懷
-
壞事做絕了,天人不容
-
古人的「一介不取」與領袖的「不便再薦」
-
有欲則剛方顯本色
-
不合道義,一飯不受;無違節操,天下可取
-
私以情論,公以事分
-
悔中求悟「三段論」
-
人知道自己錯時,便是走向偉大的開始
-
慎獨:暮夜有四知,畏己不畏人
-
對可恥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
-
恥莫大於無恥之恥
-
-
禮:道德之極
-
主敬涵養是人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
文明交往中的「三不失」與「三十忌」
-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難成
-
養親是義務,敬愛為孝心
-
程門立雪與朱子嫁女雙美談
-
-
智:以學廣智
-
是什麽在決定你的社會生存等級
-
我的「三善」讀書法
-
墨染三池水,筆下自生花
-
學問之道的「五端說」
-
天才的定義是「不斷地注意」
-
-
信:守誠重行
-
明大臣的「偽」與澳總理的「誠」
-
衾影無慚,俯仰不愧
-
天下能感人成事者,唯「誠信」二字
-
謊言:林肯如是說
-
讒言不可聽,讒夫不可為
-
誹謗者:人類中最卑劣而可憐的一個品種
-
薩迪說:只會講空話的人並不比畜生高明
-
愛因斯坦給青年人開列的「成功公式」
-
是什麽在決定你的命運
-
耳、目、心、足、手的知行「五到論」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