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孟子繼承孔子思想,身處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
認為人性向善,仁義是他為人處事的最高標準。
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
孟子繼承、發揚孔子思想,建構了完整的儒家體系。
身處七國爭雄、眾說紛紜之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
周遊列國,與各國君主對談仁政理想,思慮精微,辯才無礙。
主張人性向善,猶如水向下流,從人基本的心之四端來開展。
用各種寓言、格言、比喻說明人的生命有其價值,要培養浩然之氣。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價值。
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導,使這一生過得充實,慢慢走向完美。
認為人性向善,仁義是他為人處事的最高標準。
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
孟子繼承、發揚孔子思想,建構了完整的儒家體系。
身處七國爭雄、眾說紛紜之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
周遊列國,與各國君主對談仁政理想,思慮精微,辯才無礙。
主張人性向善,猶如水向下流,從人基本的心之四端來開展。
用各種寓言、格言、比喻說明人的生命有其價值,要培養浩然之氣。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價值。
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導,使這一生過得充實,慢慢走向完美。
- 自序
-
主題一:好辯自有理由
-
第一講:充實基本學識
-
精通古典資料:詩、書、易
-
領悟孔子的真正智慧
-
發揮個人創見:人性理論
-
-
第二講:善於使用比喻
-
智:緣木求魚,杯水車薪,五十步笑百步
-
仁:見牛未見羊,一暴十寒,遷於喬木
-
勇:何待來年,三年之艾,魚與熊掌
-
-
第三講:創造新的格言
-
自我修養:反求諸己,綽綽有餘,通權達變
-
人際相處:取友必端,與人為善,守望相助
-
積極人生:心悅誠服,手舞足蹈,兼善天下
-
-
-
主題二:性善不是幻想
-
第一講:理解人性的關鍵
-
幾希:人與禽獸之異,在心不在身
-
良知良能:人「能」知善與行善
-
人無教育,則近於禽獸
-
-
第二講:心之四端
-
真誠自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
心之四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
-
善在於:仁、義、禮、智
-
-
第三講:人性向善
-
真誠引發力量:有如水向下流
-
善: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
心悅理義,猶口悅美味
-
-
-
主題三:培養浩然之氣
-
第一講:從自我修養入手
-
考察心思:無禮、不仁、不忠?
-
三種勇敢:對抗、無懼、自反
-
浩然之氣的預設:身心關係
-
-
第二講:浩然之氣的表現
-
充塞於天地之間:直,義,道
-
天降大任,身心的考驗
-
萬物皆備於我
-
-
第三講:高尚其志
-
肯定狂狷,批判鄉愿
-
不畏權貴,舍生取義
-
人生三樂,勝於帝王
-
-
-
主題四:人格修養六境
-
第一講:效法聖賢典型
-
聖人類型:清者,和者,任者,時者
-
舜的表率:從孝順到治天下
-
以孔子為師
-
-
第二講:人格的六種境界
-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
-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
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
-
第三講:孟子的貢獻
-
辨明儒家的人性論與境界論
-
肯定人格的平等與仁政理想
-
教育理論值得參考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