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醫療糾紛為台灣重大社會爭議問題,醫界與法界對於醫事人員的法律責任,紛爭不已。在醫病關係轉變為病人自主的時代,醫界及法界有義務重新建構一個溫暖的醫病關係。
本書第一版於2014年出版,除聚焦醫療民事責任外,論述的範圍尚及於醫療人權議題及醫師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此次修訂版將上述內容全數刪除,全書以醫療民事責任為探討主題,增加醫療契約法律關係、告知後同意法則及過失概念的說明等。本次修訂並融合荷蘭、德國、中國侵權責任法及歐洲共同參考架構草案關於醫療契約及醫療侵權責任的所有規定,另將近年來最高法院的重要判決,以及學者新近發表的相關著作,一併整理於本書之中比較說明。期待以比較法及實務案例分析方式,釐清醫療法律概念,平衡醫病雙方之權益。
本書第一版於2014年出版,除聚焦醫療民事責任外,論述的範圍尚及於醫療人權議題及醫師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此次修訂版將上述內容全數刪除,全書以醫療民事責任為探討主題,增加醫療契約法律關係、告知後同意法則及過失概念的說明等。本次修訂並融合荷蘭、德國、中國侵權責任法及歐洲共同參考架構草案關於醫療契約及醫療侵權責任的所有規定,另將近年來最高法院的重要判決,以及學者新近發表的相關著作,一併整理於本書之中比較說明。期待以比較法及實務案例分析方式,釐清醫療法律概念,平衡醫病雙方之權益。
- 修訂版序
- 自序
-
第一章 序論
-
壹、醫療行為之意義
-
貳、醫療契約之明文化
-
參、醫療事故與損害賠償
-
一、契約當事人及契約性質
-
二、治療說明義務
-
三、告知後同意法則
-
四、過失認定
-
五、因果關係
-
六、損害賠償
-
七、舉證責任
-
-
肆、醫療事故之實務爭議
-
-
第二章 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
-
壹、序言
-
貳、醫療契約之意義、成立與終止
-
一、醫療契約之意義與成立
-
二、強制締約與無因管理
-
三、醫療契約之終止
-
-
參、醫療契約之性質
-
肆、醫療契約當事人
-
一、醫療提供者
-
二、病人或家屬
-
-
伍、特殊契約條款
-
一、包醫契約
-
二、免責約款與定型化契約條款
-
-
陸、醫療提供者之給付義務
-
一、主給付義務
-
二、從給付義務
-
三、附隨義務
-
四、後契約義務
-
-
柒、病人之給付義務與協力義務
-
捌、債務不履行責任
-
一、給付不能
-
二、給付遲延
-
三、不完全給付
-
-
玖、結語
-
-
第三章 告知後同意法則
-
壹、序言
-
貳、醫師說明義務之意義與類型
-
一、醫師說明義務之類型
-
二、醫師不知情而未告知
-
三、醫師知情而未告知
-
-
參、告知後同意法則之意義
-
一、告知後同意法則之本質:固有風險的分配
-
二、實定法規範:醫療提供者獲得病人同意之義務
-
-
肆、告知後同意之法律性質
-
一、侵權行為法上之性質
-
二、契約法上之性質
-
三、學說檢討
-
-
伍、違反告知後同意法則之法律效果
-
一、告知後病人不同意
-
二、未告知或未適當告知
-
-
陸、告知義務之履行
-
一、須獲得病人同意之醫療處置
-
二、告知義務人
-
三、告知對象:得為表示同意之人
-
四、告知之標準
-
五、告知之範圍
-
六、告知方式
-
七、取得病人同意義務之例外
-
-
柒、病人之同意能力
-
一、病人同意之自主性
-
二、病人之同意能力
-
-
捌、未告知與損害間之因果關係
-
一、主觀說
-
二、客觀說
-
三、修正之主觀說
-
四、我國法院判決
-
五、僅知悉部分風險
-
-
玖、告知後同意之舉證責任
-
拾、拒絕醫療與告知後拒絕
-
一、告知後病人拒絕醫療處置,但醫師繼續為醫療行為
-
二、告知後病人拒絕醫療,醫師因而不為醫療行為
-
三、告知後家屬拒絕醫療,但醫師繼續為醫療行為
-
四、告知後家屬拒絕醫療處置,醫師因而不為醫療行為
-
-
拾壹、結語:病人自主權之反思
-
-
第四章 醫療民事責任之過失判定
-
壹、序言
-
貳、兩則法院判決
-
一、臺灣板橋地方法院 95 年度醫字第 2 號民事判決(院內感染案)
-
二、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1000 號民事判決(骨質疏鬆案)
-
三、法律爭議
-
-
參、理性醫師標準說
-
一、專業人員之過失概念
-
二、醫療提供者注意義務之標準:各國法之比較
-
三、醫療提供者注意義務之限制與排除
-
四、理性醫師標準說之建立
-
五、理性醫師注意標準之斟酌因素
-
六、具體案例分析
-
-
肆、醫療常規與理性醫師的注意標準
-
一、英美法上醫療慣例或醫療常規之意涵
-
二、我國過去法院實務見解
-
三、對醫療常規之質疑
-
四、外國法院實務發展
-
五、醫療常規標準之發展趨勢
-
-
伍、醫療水準與理性醫師的注意標準
-
一、醫療水準說之源起
-
二、醫療水準與醫療慣行
-
-
陸、醫療臨床指引與醫療鑑定意見
-
一、醫療臨床指引與醫師注意義務
-
二、醫療鑑定意見與法院之判斷
-
三、小結
-
-
柒、醫療過失的推定責任
-
捌、結語
-
一、醫療過失之判定
-
二、本章前揭案例評述
-
-
-
第五章 醫療事故歸責原則與補償制度
-
壹、序言
-
貳、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之適用爭議
-
一、馬偕醫院肩難產事件
-
二、學說爭議
-
三、法院見解之變遷
-
四、立法修訂:醫療法第 82 條
-
-
參、民法第 191 條之 3 之適用
-
一、學說爭議
-
二、實務見解
-
-
肆、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之適用
-
一、臺北地方法院判決
-
二、最高法院判決
-
-
伍、醫療無過失補償制度
-
一、外國法制
-
二、我國法之檢討
-
-
陸、醫療損害賠償制度的再建構
-
一、醫療機構之無過失賠償責任
-
二、醫療機構之推定過失責任
-
-
柒、結語
-
-
第六章 醫療事故之因果關係
-
壹、序言
-
貳、因果關係之理論與應用
-
一、因果關係之分類
-
二、因果關係之判斷
-
-
參、一般醫療事故案件
-
一、擇一因果關係
-
二、累積因果關係
-
-
肆、機會喪失案件
-
一、從存活機會喪失到治癒機會喪失
-
二、機會喪失之因果關係
-
-
伍、比例因果關係說
-
一、傳統因果關係之難題
-
二、比例因果關係理論
-
三、實際案例應用
-
-
陸、疫學因果關係說
-
一、疫學因果關係理論
-
二、理論之應用
-
-
柒、特殊體質與因果關係
-
一、醫療事故案例
-
二、因果關係之認定
-
三、損害賠償範圍
-
-
捌、結語
-
-
第七章 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
-
壹、序言
-
貳、手術麻醉成植物人案: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276 號民事判決
-
一、案例事實
-
二、高等法院見解
-
三、最高法院見解
-
四、爭點與問題
-
-
參、舉證責任分配法則
-
一、舉證責任分配之一般原則
-
二、契約責任之舉證責任
-
三、醫療契約之舉證責任
-
-
肆、舉證責任減輕:證據評價規則
-
一、表見證明原則
-
二、事實說明自己法則
-
三、證明妨礙原則
-
-
伍、舉證責任轉換
-
一、危險領域理論
-
二、重大醫療瑕疵理論
-
三、我國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但書
-
-
陸、結語
-
-
第八章 醫療機構法人組織責任
-
壹、序言
-
貳、現行醫療事故責任制度之檢討
-
一、醫療機構責任
-
二、醫師個人侵權責任
-
-
參、醫療事故之發生原因與組織瑕疵
-
一、醫療事故之發生原因
-
二、醫療過錯與醫療組織失靈
-
-
肆、醫療機構型態之變遷
-
一、醫院提供的服務與任務
-
二、醫院之企業化與商業化
-
-
伍、醫療管理與病人安全
-
一、醫療品質確保方案
-
二、醫院之經驗累積
-
三、醫院之優越資源
-
四、醫院監督複雜體系之能力
-
-
陸、醫療機構之管理人責任
-
一、提供安全設備之義務
-
二、選任適當醫療人員之義務
-
三、適當監督醫療人員之義務
-
四、形成並執行規範與政策之義務
-
-
柒、結語
-
-
第九章 台灣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之現況與檢討
-
壹、序言
-
貳、醫療訴訟的實境與困境
-
一、台灣醫療訴訟現況
-
二、不願採行訴訟方式之因素
-
三、醫療訴訟對醫病雙方之利弊
-
-
參、刑事責任合理化之爭議
-
一、虛幻的醫療刑事責任
-
二、病人權益保障不足
-
三、醫療刑事責任合理化運動
-
-
肆、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
-
一、醫院之協商機制
-
二、醫療調解制度
-
-
伍、醫療紛爭解決機制之法案研議
-
一、2005 年「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
-
二、2012 年「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
-
-
陸、結語
-
- 第十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372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