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異辭錄:晚清官場真實內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452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吾國艦隊殘不成軍,伏匿不出。江、浙、閩、粵四省督撫作壁上觀。政府設施,唯知詰問北洋,以窘淮軍。上下離心離德,自取覆敗。我愈鈍,敵愈利,天也。」──〈甲午之役,敗於離心離德〉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劉體智(一八七九-一九六二),晚清重臣與淮軍名將劉秉璋之子,晚清至民國著名實業家與藏書家。本書是他所紀錄的晚清筆記書,詳細記述與評論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的人物和史事。舉凡帝后樞臣、封疆大吏、名士顯宦無不涉及。包括慈禧、光緒、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劉秉璋、翁同龢、榮祿、袁世凱、陳寶箴、胡雪巖、張佩綸、李慈銘、康有為、端方、盛宣懷、張勳等等。而有關重大事件則有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洋務運動、馬嘉里案、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丁未政潮、張勳復辟等記述與評論。今將此一珍貴絕版史料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並由文史作家蔡登山專文導讀,是任何對這段歷史的讀者所不能錯過的收藏。

封面文案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絕版史料╳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

本書特色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絕版史料╳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
※文史作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 導讀 /《異辭錄》:劉體智眼中的晚清政壇/蔡登山 
  • 卷一
    • 安徽學問之盛 
    • 都中士大夫嘲人聯 
    • 張芾與南昌之役 
    • 劉秉璋、潘鼎新少年同學 
    • 李鴻章只熟《詩經》 
    • 李鴻章崖岸自高 
    • 潘鼎新為富家贅婿 
    • 湘軍之制 
    • 李續賓輕心取敗 
    • 多隆阿之死
    • 李鴻章代製奏章 
    • 李鴻章得免舒城之難 
    • 太平軍陷揚州 
    • 張嘉祥之妻 
    • 官文恭之死妾 
    • 陰陽怕懵懂 
    • 李鴻章治軍之法 
    • 張芾守徽事蹟 
    • 花鼓會吳老銘浪子回頭 
    • 祁門失陷經過 
    • 黟人斂財無義 
    • 石景芬、鄧紹良保徽始末 
    • 李蒓太守任糧臺 
    • 李蒓之幹部皆有能名 
    • 顏博洲敏捷詳練 
    • 孫成鑑畫心民事 
    • 曾、胡、李遇合之源 
    • 李鴻章與九華寺僧 
    • 李鴻章與左宗棠、彭玉麟皆不協 
    • 李鴻章早年虛報戰功 
    • 學者進身知慎 
    • 高心夔朝考詩出韻 
    • 劉秉璋殿詩得二甲第八名 
    • 勝保擁兵養寇 
    • 英翰之幸 
    • 合肥官團鄉團功業之盛衰 
    • 淮軍起於築圩自衛 
    • 葉志超以戰得妻 
    • 曾胡善相 
    • 湘淮軍蟬蛻之始 
    • 泗涇及四江口之役 
    • 劉秉璋後與李鴻章不相愜 
    • 淮軍福山之役 
    • 張勇烈果真勇烈 
    • 淮軍太倉之戰 
    • 劉秉璋不肯鋪張戰功 
    • 淮軍劫掠蘇城 
    • 李鴻章與丁日昌之藏書 
    • 丁日昌與劉銘傳之糗事 
    • 丁日昌投機不售 
    • 淮軍常州之戰 
    • 淮軍嘉興之戰 
    • 降人相煎 
    • 李鴻章認為吳長慶凡庸 
    • 潘鼎新用權術降敵 
    • 湘軍劫掠金陵 
    • 李鴻章扣餉聚款 
    • 曾國藩遣散湘軍 
    • 沈葆楨、劉坤一有古大臣之風 
    • 蔡壽祺參劾恭親王 
    • 清史稿虛譽陳寶箴 
    • 李鴻章之弟性乏沉毅 
    • 曾、李二介弟高下之分 
    • 淮軍之欠餉 
    • 魯白陽落拓不堪
    • 郭寶昌遇救
    • 落職三將,橫行不法 
    • 曾國藩拒交關防 
    • 郭松林臼口被俘 
    • 李鴻章、鮑超結怨 
    • 曾國藩馭將之道 
    • 張樹珊之死 
    • 曾國藩、李鴻章相譏 
    • 小河溪大捷 
    • 任柱死於贛榆之役 
    • 李鴻章記恨於吳香畹 
    • 寬縱惡人,不啻養虎 
    • 李鴻章善調侃 
    • 李鴻章幼弟之死 
    • 劉秉璋、潘鼎新遇合不同 
    • 李鴻章為諸將排去 
    • 潘鼎新救李鴻章之難 
    • 潘鼎新聰明反誤軍機 
    • 李鴻章與左宗棠互不相下 
    • 楊鼎勛有同袍之誼 
    • 楊鼎勛子女婚約 
    • 西使覲見之禮節 
  • 卷二
    • 議立光緒為帝 
    • 惇親王生不逢時 
    • 輓某伶聯 
    • 可憐天子出天花
    • 曾國藩、李鴻章作風不同 
    • 石方伯師爺主政 
    • 江西京官參劾地方引火燒身 
    • 李士芬罵知府為龜豎
    • 劉秉璋助盛宣懷 
    • 彭玉麟直道而行 
    • 勞崇光在粵 
    • 沈葆楨抵制外人入境 
    • 中英煙臺之約始末 
    • 李鴻章能知大勢 
    • 彭玉麟談楊乃武案 
    • 鴆人無跡之法 
    • 姦婦幸得逃脫 
    • 南京三牌樓殺人案 
    • 代杖頂兇,比比皆是 
    • 刑幕功用大於律師 
    • 裕祿斬李世忠 
    • 監獄有分等級 
    • 左宗棠被稱「小諸葛」
    • 恭王不用左宗棠 
    • 張樹聲奏調張佩綸幫辦水師 
    • 醇王處理朝鮮之役失策 
    • 李鴻章遙執朝政而慎名器 
    • 山東巡撫陳儁丞去官 
    • 胡雪巖致富之因 
    • 紅頂商人胡雪巖 
    • 胡雪巖可操縱國庫 
    • 胡雪巖之破產 
    • 胡雪巖遣散妻妾 
    • 劉秉璋清理胡雪巖業產 
    • 胡雪巖被追債情況 
    • 有僧索存款而不可得 
    • 胡氏物畫易主 
    • 胡母逝不逢時 
    • 胡雪巖有後嗣 
    • 劉秉璋招降黃金滿 
    • 以弱遇強之言和 
    • 清流派與洋務派 
    • 淮軍最後將領 
    • 曾國荃具應變之才而善處功名 
    • 劉秉璋撫浙不與甘餉 
    • 親慶軍部將 
    • 劉秉璋最看重吳長慶 
    • 張佩綸借浙艦 
    • 吳杰守鎮海以終 
    • 劉秉璋昭雪吳杰厚奏摺 
    • 鎮海擊沉法艦之經過 
    • 諷刺詞臣任軍役之聯語 
    • 張之洞以文人為帥 
    • 廣東賭局以科舉名次定輸贏 
    • 左宗棠、彭玉麟暮年耄昏 
    • 晚清用人近於惡作劇 
    • 閻敬銘諫阻修復頤和園而失寵 
    • 譏諷朝官聯語 
    • 張佩綸被譏三聯語 
    • 楊玉科任情揮霍 
    • 朝廷重視督撫年終密考 
    • 寶竹坡狎妓丟官 
    • 于式枚、梁鼎芬是天閹 
    • 蕭占先退侵入西藏之英兵 
    • 英軍據西藏哲夢雄 
    • 旗籍文武兩大臣 
    • 皇室宗族遠支亦貧寒 
    • 屠仁守奏請歸政,關係尤大 
    • 劉秉璋奏請緩加旗餉疏 
    • 翁同龢、張之萬書畫救災 
    • 光緒中葉擬修《四庫全書》 
    • 阮元憑一詩躋顯貴 
    • 戶部、刑部之部員難為 
    • 科考題文有忌諱 
    • 兩姦案判詞警策 
    • 李鴻章、盛宣懷功過於黃婆 
    • 緩加旗餉有不同之傳聞 
    • 徐致祥之薄年誼 
    • 《清史稿》中劉秉璋傳頗多失實 
    • 吳杰生性伉直 
  • 卷三
    • 甲午之敗李鴻章難辭其罪 
    • 袁世凱好事喜功乃有朝鮮之患 
    • 英日聯合以謀我 
    • 海軍之敗兆 
    • 袁世凱、唐紹儀在朝鮮 
    • 中日之戰無人識敵情 
    • 竟憑意氣,孤注一擲 
    • 張謇為主戰派首領
    • 葉志超侈陳功績 
    • 平壤之敗固宜 
    • 張佩綸力阻李經方為帥 
    • 李鴻章被褫黃馬褂 
    • 中日黃海海戰 
    • 丁汝昌見危受命 
    • 聶士成有幸有不幸 
    • 北洋淮軍氣數已盡 
    • 劣械案李鴻章手批甥頰 
    • 文廷式與志銳被嘲 
    • 翁同龢不治敗將 
    • 聶士成等人虛報戰績 
    • 甲午戰敗都中嘲諷聯語 
    • 李鴻章割地賠款 
    • 甲午之役,敗於離心離德 
    • 亞洲門羅主義 
    • 臺灣抗日 
    • 慈禧欲究主戰之罪 
    • 李經方以晚節終 
    • 袁世凱恨李鴻章 
    • 四川教案 
    • 上意不滿於太后 
    • 甲午前李鴻章之譯才魚目混珠 
    • 李鴻章訂中俄密約 
    • 李鴻章與李鴻藻兩人大鬨 
    • 蒯光典沾染清流風氣 
    • 宦途之關係網 
    • 訟師遷墓 
    • 翁同龢借款 
    • 張蔭桓獻珍寶 
    • 李鴻章欣羨試官 
    • 孫家鼐代擬試題 
    • 各國使臣飛揚跋扈 
    • 俄之大錯,啟日俄之役 
    • 翁同龢、張蔭桓受命辦膠案 
    • 列強紛紛租港口 
    • 李鴻章之洋幕府 
    • 翁同龢曾薦康有為 
    • 再談年終密考 
    • 京朝官重前後輩之禮 
    •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雜蕪 
    • 李慈銘讀書不終卷 
    • 李慈銘不通小學 
    • 李慈銘隱善揚惡 
    • 李慈銘詞章差強人意 
    • 李慈銘未能盡通古禮 
    • 李慈銘好罵人 
    • 李慈銘罵一時之人 
    • 李慈銘罵一處之人 
    • 李慈銘有揶揄之筆 
    • 李慈銘記妻妾爭鬥 
    • 潘祖蔭贈金李慈銘 
    • 同治朝科考作弊成風 
    • 康有為之公羊學 
    • 李文田批康有為是亂天下之人
    • 李鴻藻陰畏張佩綸 
    • 梁啟超轉移風氣 
    • 康梁聲名盛極而衰 
    • 康有為隱奪政權 
    • 外人助康有為逃至香港 
    • 康有為命唐才常謀據武昌 
    • 清代學風之流變 
    • 李鴻章一語成讖 
    • 翁同龢失眷獲譴
    • 翁同龢書法春聯 
    • 袁世凱告密 
    • 珍妃之死 
    • 楊崇伊自居其功 
    • 譚嗣同之死 
    • 光緒密諭手詔 
    • 李鴻章蔑視康黨 
    • 張蔭桓被捕始末 
    • 伊藤博文與戊戌政變 
    • 獄吏索費甚巨 
    • 張蔭桓攬權跋扈 
    • 孫家鼐請罷官 
    • 岑春煊調陝西 
    • 榮祿與張百熙請罪 
    • 慈禧曾電召劉秉璋 
    • 李鴻章重舊誼 
    • 迎接亨利親王之禮 
    • 榮祿與剛毅有隙 
    • 榮祿練兵,剛毅籌餉 
    • 廬江賢令被彈劾落職 
    • 蘇之春揮金如土 
    • 立大阿哥 
    • 近支入嗣其父當政誤國 
    • 晚清之理學名儒 
    • 李鴻章得方龍補服 
    • 親王執政之制 
    • 五大臣非死於直諫 
    • 聯元之死 
    • 王文韶免死 
    • 立山被誅 
    • 義和團蔓延至北京 
    • 孫家鼐宅被劫 
    • 羅榮光身死大沽 
    • 拳亂中老湘營之三人 
    • 瓦德西厚顏無恥 
    • 瓦德西虛張聲勢 
    • 徐桐從後門逃出 
    • 趙舒翹自縊而亡 
    • 毓賢就戮 
    • 啟秀被戮 
    • 李鴻章與袁世凱 
    • 李鴻章成了畫諾大臣 
    • 醇親王赴德謝罪 
    • 庚子賠款之終 
    • 李鴻章不信歐美人有良心 
    • 弱國之臣橫死亦宜 
    • 瞿鴻禨任樞臣兼外部 
    • 瞿鴻禨與張百熙
    • 李鴻章配享擱置 
  • 卷四
    • 瞿鴻禨與袁世凱不結蘭譜 
    • 科甲以末等為樂 
    • 俄使維德之強項 
    • 北洋陸軍三鎮統 
    • 瞿鴻禨慫恿昭雪川案 
    • 晚清之官制改革 
    • 戶部各司之變遷 
    • 端方被遞職 
    • 袁世凱擅結慶親王 
    • 戴振納楊翠喜案 
    • 袁世凱以兵餉賄賂奕劻 
    • 董遇春酒後狂言 
    • 遼東孤客之毅勇 
    • 梁鼎芬之浮沉 
    • 袁世凱擢用趙秉麟 
    • 趙秉麟與陳元,不知若何感想 
    • 岑春煊獲罪始末 
    • 岑春煊被偽造合影 
    • 鹿傳霖衰齡而保持祿位 
    • 林紹年與瞿鴻禨出樞廷 
    • 軍機大臣形如輿夫 
    • 于式枚善作散文體 
    • 滿洲之行禮 
    • 京官重禮節 
    • 清朝職官之朝珠 
    • 李經邁誤傷林紹年 
    • 慈禧晚年好貨貪財 
    • 光緒與慈禧病重議立宣統 
    • 慈禧私蓄三千萬 
    • 太監總管李蓮英與張德 
    • 袁世凱遠交之策不行 
    • 翁同龢、瞿鴻禨、袁世凱被逐之情景不同 
    • 張之洞貶斥楊士琦 
    • 宣統年間政情 
    • 世續縱容奕劻作惡 
    • 良弼受制於袁世凱 
    • 諸王公出使有辱國體 
    • 戴濤貝勒美、英、德、俄之考察 
    • 戴濤用讒諂之人 
    • 晚清王公用人但知財貨 
    • 戴澤用盛宣懷,擁有漢冶萍股票 
    • 端方炎涼之甚 
    • 滿漢同化 
    • 勞乃宣立簡字學堂 
    • 沈曾植與朱家寶 
    • 江春霖彈劾奕劻 
    • 軍機大臣變更記歷 
    • 醇親王之福晉士榮祿之女 
    • 盛宣懷主張鐵路國有 
    • 瑞澂驕妄無能 
    • 袁世凱被起用復出 
    • 袁世凱呵辱盛宣懷 
    • 張之洞之ㄚ姑爺張彪 
    • 挪用幣制借款而未成 
    • 李經邁為戴濤策謀灤州軍變 
    • 八旗兵氣數已盡 
    • 吳祿貞被刺 
    • 清廷丟失西藏 
    • 程德全好交旗人 
    • 馮汝騤之死 
    • 袁世凱新交梁士詒 
    • 袁世凱父子與楊士琦昆仲 
    • 張勳被徙東北 
    • 張勳與錫良 
    • 張勳任江南提督 
    • 張勳復辟始末 
    • 張勳遺產無多 
    • 張勳之棄妾 
    • 康有為參與復辟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