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理想主义与现实改造:一项关于社会公益组织的个案研究与反思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0978749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集中讨论了一个向中国贫困问题宣战的社会公益组织,从其历史演变、理念、组织结构、行为特征出发,将其扶贫行为放置在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乡村变迁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进行考察。从对该组织的研究中可获得一些关于中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社会建设运动等等目前社会学界热点问题的启示。
  • 导言
    • 一 基本背景
    • 二 研究方法: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概述
    • 一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 二 当代乡村建设运动尝试
  • 第二章 何谓“贫困”———中国扶贫理念变迁
    • 一 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从政治挂帅到经济主导
    • 二 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的多元面向
    • 三 西方学界对中国扶贫理念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国公益组织参与扶贫实践的特征与规律
    • 一 中国社会公益组织的出现
    • 二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扶贫实践的基本领域
    • 三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扶贫实践的方式方法与典型模式
    • 四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扶贫实践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郭氏基金会的发展史
    • 一 基金会整体发展史
    • 二 基地发展史:以湖南保靖基地为例
  • 第五章 郭氏公益扶贫模式的理念主义、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
    • 一 总体性视野、前沿理念、文化深度与强烈的理念诉求
    • 二 基金会内部组织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六章 多重背景下扶贫实践的困难与挑战
    • 一 组织内部之间的张力
    • 二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激励问题
    • 三 基金会与村民的互动关系
    • 四 地方政府的扶贫行为
    • 五 项目制工作方式及其张力
    • 六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 第七章 郭氏基金会与社会公益组织的道德团结功能
    • 一 现代社会的神圣性问题:走向深度自我
    • 二 社会道德团结的可能性:以对基金会的分析为例
    • 三 有没有深度自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央统战部门户网站访问彭定中先生文字稿
    • 彭定中先生访谈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