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三江源藏族生态移民三村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018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研究缘起
  • 田野过程
  • 三个村的典型特点
  • 县内移民的玛查理村
    • 导言
    • 第一章 高寒的玛多与城边的玛查理村
      • 一 玛多生态移民概貌
      • 二 玛查理村概况
    • 第二章 移民的生计变迁
      • 一 从“游牧”到“定居”:传统生计的延续
      • 二 从“不会”到“会”:新兴生计的诞生
    • 第三章 移民生活方式的适应
      • 一 居住:从“帐房”到“平房”
      • 二 饮食:从“肉食”到“蔬菜”
      • 三 出行:从骑“马”“牛”到“开车”
      • 四 衣着:从“藏服”到“汉服”
      • 五 语言:从“藏语”到“手语”“汉语”及“双语并用”
      • 六 转经:从“寺院”到“博览园”
      • 七 闲暇:从“少”到“多”
      • 八 消费:从“物”到“钱”
    • 第四章 移民的心理适应
      • 一 对安置社区的认同
      • 二 对现有身份的认同
    • 第五章 提高藏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 一 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为生态移民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二 提高政策的落实成效,为生态移民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三 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提高生态移民适应新生计方式的能力
      • 四 重视生态移民的主体地位,建立移民参与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 五 提高生态移民自身的素质,促进移民社会主体的发展能力
  • 跨州移民的果洛新村
    • 第一章 走进果洛新村
      • 一 地理位置:移民飞地与象征吉祥幸福的草场
      • 二 外紧内松:田野调查进入难
      • 三 搬迁原因:三种类型
      • 四 移民记忆:搬迁的那天晚上
      • 五 告别草场:抛弃的命根
    • 第二章 移民的社会适应
      • 一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
      • 二 从“游牧”到“非牧”
      • 三 “我们是牛尾巴拽大的”
      • 四 传统藏服和现代穿着
      • 五 传统帐房和现代住所
      • 六 传统牛马和现代交通
      • 七 “亲缘”“地缘”与“业缘”
      • 八 “牧民”与“城里人”
    • 第三章 移民的文化适应
      • 一 喇嘛与寺院
      • 二 转经与丧葬
      • 三 “念书”和“上学”
      • 四 “汉语‘阿拉巴拉’”与“听得懂的交流”
    • 第四章 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
    • 第五章 移民对搬迁政策的评价
      • 一 执行与结果:“黄河水歪来歪去”与“天上的飞机变成鸟”
      • 二 搬迁与补偿:牧区“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 三 对政策完善的启示:“理想生活”和“家庭富有”的标志
  • 乡内移民的和日村
    • 第一章 和日村的轮廓
      • 一 地理景观
      • 二 历史追溯
      • 三 人口
      • 四 村民的生计
    • 第二章 搬迁后的石刻业
      • 一 石材选取:吉隆的石头与哈达的石头
      • 二 石材加工:石刻大师与他的学生
      • 三 产品去向:去往何处与意义何在
      • 四 “公司+农户”:“和日石雕公司”的成立与运行
    • 第三章 后续产业的社会文化效应
      • 一 移民的文化模式调适
      • 二 社会组织的运作
      • 三 村民的参与
    • 第四章 生态移民的文化产业展望
  • 讨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