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研究缘起
- 田野过程
- 三个村的典型特点
-
县内移民的玛查理村
-
导言
-
第一章 高寒的玛多与城边的玛查理村
-
一 玛多生态移民概貌
-
二 玛查理村概况
-
-
第二章 移民的生计变迁
-
一 从“游牧”到“定居”:传统生计的延续
-
二 从“不会”到“会”:新兴生计的诞生
-
-
第三章 移民生活方式的适应
-
一 居住:从“帐房”到“平房”
-
二 饮食:从“肉食”到“蔬菜”
-
三 出行:从骑“马”“牛”到“开车”
-
四 衣着:从“藏服”到“汉服”
-
五 语言:从“藏语”到“手语”“汉语”及“双语并用”
-
六 转经:从“寺院”到“博览园”
-
七 闲暇:从“少”到“多”
-
八 消费:从“物”到“钱”
-
-
第四章 移民的心理适应
-
一 对安置社区的认同
-
二 对现有身份的认同
-
-
第五章 提高藏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
一 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为生态移民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二 提高政策的落实成效,为生态移民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三 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提高生态移民适应新生计方式的能力
-
四 重视生态移民的主体地位,建立移民参与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
五 提高生态移民自身的素质,促进移民社会主体的发展能力
-
-
-
跨州移民的果洛新村
-
第一章 走进果洛新村
-
一 地理位置:移民飞地与象征吉祥幸福的草场
-
二 外紧内松:田野调查进入难
-
三 搬迁原因:三种类型
-
四 移民记忆:搬迁的那天晚上
-
五 告别草场:抛弃的命根
-
-
第二章 移民的社会适应
-
一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
-
二 从“游牧”到“非牧”
-
三 “我们是牛尾巴拽大的”
-
四 传统藏服和现代穿着
-
五 传统帐房和现代住所
-
六 传统牛马和现代交通
-
七 “亲缘”“地缘”与“业缘”
-
八 “牧民”与“城里人”
-
-
第三章 移民的文化适应
-
一 喇嘛与寺院
-
二 转经与丧葬
-
三 “念书”和“上学”
-
四 “汉语‘阿拉巴拉’”与“听得懂的交流”
-
-
第四章 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
-
第五章 移民对搬迁政策的评价
-
一 执行与结果:“黄河水歪来歪去”与“天上的飞机变成鸟”
-
二 搬迁与补偿:牧区“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
三 对政策完善的启示:“理想生活”和“家庭富有”的标志
-
-
-
乡内移民的和日村
-
第一章 和日村的轮廓
-
一 地理景观
-
二 历史追溯
-
三 人口
-
四 村民的生计
-
-
第二章 搬迁后的石刻业
-
一 石材选取:吉隆的石头与哈达的石头
-
二 石材加工:石刻大师与他的学生
-
三 产品去向:去往何处与意义何在
-
四 “公司+农户”:“和日石雕公司”的成立与运行
-
-
第三章 后续产业的社会文化效应
-
一 移民的文化模式调适
-
二 社会组织的运作
-
三 村民的参与
-
-
第四章 生态移民的文化产业展望
-
- 讨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184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