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 初版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序曲一
-
序曲二
-
一 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
-
二 既有的研究
-
三 本书的视角
-
四 抗争政治的类型
-
五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
六 本书的结构
-
-
第二章 作为社会行动范畴的“气”: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
-
一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气
-
二 以忍御气与以气立人:日常生活中的气
-
三 任气行侠:抗争政治中的气
-
四 气在现代中国的变化
-
五 气及其相关概念:中西方社会的一个比较
-
-
第三章 中国当代抗争政治的结构背景:“气”的凝聚
-
一 中国社会1990年代中期以来治理方式与利益格局的变化
-
二 “跑马圈水”与移民问题的凸现
-
-
第四章 依法抗争案例的过程叙事
-
一 山阳移民集体上访个案
-
二 银江镇抗争性聚集个案
-
三 水城市青山村群体性行政诉讼个案
-
-
第五章 “气”的初始释放与草根领袖的生成机制
-
一 气的初始释放的地方性因素
-
二 草根动员与草根领袖
-
-
第六章 “气”的加压与草根行动者的组织策略
-
一 “打压-反弹”模式与“气”的加压
-
二 草根动员的结构条件
-
三 草根动员的组织策略
-
-
第七章 依法抗争的行动策略:“气”的导引
-
一 合法性话语的建构
-
二 行动路径的选择
-
三 情理法的交织
-
-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从“气”到“气场”
-
一 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叙事
-
二 “气场”的六层分布
-
三 两类群体性事件的比较
-
四 小结
-
-
第九章 当代中国乡村抗争政治的影响
-
一 抗争政治的社会影响
-
二 抗争政治对抗争者自身的影响
-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一 气对于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抗争政治的意义
-
二 乡村社会稳定问题在1990年代前后的变化
-
三 延伸的讨论
-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中国农民维权运动的历史地位
- 附录二 现代中国农民维权运动的二重性-敬答谷川道雄先生
- 索引
- 修订版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9377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