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靈魂餘溫:兩岸現當代文學批評集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73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那文字的最深處,我們終究會節制修辭。」
閱讀台灣
周志文、邱妙津、賴香吟、胡淑雯、黃麗群、徐譽誠、劉梓潔、吳億偉、林婉瑜
閱讀大陸
王安憶、史鐵生、路遙、石一楓、呂途、梁鴻、董啟章、路內、張楚、文珍

本書收錄作者近十年來的兩岸現當代文學的批評論文。
論者企圖兼容文學、社會與美學的互涉視野,以文本細評、比較文學及相關理論為再解讀的方法,同時嘗試保留一種溫度與靈光的個人感性,出入兩岸三地的代表作家與作品,揭示與反思當中的社會現實、歷史生產、主體困境、精神幻象與審美焦慮,亦是論者長期關注第三世界國家文學困境與特殊性的一些階段性成果。

「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學術不是職業的需要,而更是精神的需要......因為是精神的需要,就不得不時刻以生命的經驗與之周旋。……但如果有一天聽到一聲召喚,世界史是否會重寫?」 ──楊慶祥 序
  • 帶有生命體溫之作(序)
  • 第一輯 閱讀台灣文學
    • 新世紀台灣現代小說中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以胡淑雯、黃麗群、徐譽誠的代表作為例
    • 台灣解嚴後文藝理想主義者的主體困境──以邱妙津〈寂寞的群眾〉、賴香吟〈翻譯者〉與《其後》為例
    • 後現代台灣的「異鄉人」──讀劉梓潔《父後七日》及其它
    • 台灣戰後底層勞動小史──讀吳億偉《努力工作》
    • 事關痛癢──讀志文先生的「記憶三書」
    • 愛的變奏,人間氣息──閱讀林婉瑜
    • 內向者的逆襲?──讀黃麗群小說
  • 第二輯 閱讀大陸文學
    • 底層的「精神」幻象及其生產──論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
    • 旁觀者的介入與限度──以呂途與梁鴻的「打工」書寫為例
    • 情感教育──讀王安憶的「三戀」
    • 召喚路遙──兼談其敘事困境
    • 逃避中的自我追尋──重讀董啟章〈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進化史〉
    •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
    • 讀石一楓《我在路上的時候最愛你》
    • 那些孤寡殘弱者的抵抗與救贖──讀路內《花街往事》
    • 地壇印象──讀史鐵生〈我與地壇〉
    • 中國夢的焦慮──讀文珍小說〈我們夜裡在美術館談戀愛〉及〈安翔路情事〉
  • 第三輯 文學/文學批評的再閱讀
    • 讀洪子誠先生《閱讀經驗》
    • 但開風氣──王曉明和他的《橫站》
    • 一種歷史的見證──呂正惠的現代文學批評
    • 在普世與入世間──七〇年代後夏志清的現代文學批評
    • 具有創造性與社會介入的文學批評如何可能──兩岸青年學者談羅崗《英雄與丑角》
  • 代後記:遙寄蕭紅、丁玲
  • 主要參考及引用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