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下)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986124_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為題,採取義理闡釋及比較之研究進路,探討僧肇、吉藏兩位中華三論宗師對於「諸法實相」這個課題的論述,期能抉發它們的義理結構和哲學含蘊,以增進學界內外對於中華三論宗義的更深認識。
本書經由概念分析、命題論證、問題追溯、哲學闡釋等方法步驟,處理僧肇和吉藏透過種種法義論述而所嘗試解明的佛學概念,例如「緣起」、「性空」、「真如」、「假名」、「般若」、「涅槃」等等,以及其所涉及的相關議題,藉以探究它們到底從哪些層面為世人開闡出「諸法實相」的內涵,同時揭示僧肇和吉藏在論述中所呈現的思想異同或離合。
  • 第四章 假名實相之釐辨
    • 第一節 僧肇的中道假名說
      • 一、「真如」與「諸法」的內在聯繫
      • 二、「法真如」與「物自身」之間的意義釐辨
      • 三、「不壞假名而說實相」的開闡
      • 四、「不動真際建立諸法」的演義
    • 第二節 吉藏的因緣假名論
      • 一、分別「體」、「用」的實相論述
      • 二、從「用」入「體」的觀法路向
      • 三、從「體」出「用」之法門設置
      • 四、「四句分別」的建立與超越
      • 五、緣生諸法的「二相」和「不二相」
    • 第三節 僧肇與吉藏的假名實相觀
      • 一、對於「假名觀」型態的反思
      • 二、「言說」與「真實」之關係的論議
  • 第五章 般若實相之考察
    • 第一節 僧肇的般若無知論
      • 一、般若本性之釐定:對比「俗識」以顯示「聖智」的特質
      • 二、「真諦之無」與「般若之無」的義理析辨
      • 三、依方便慧說法度眾
    • 第二節 吉藏的二智體用說
      • 一、「般若」與「方便」二智的根本
      • 二、「二智」分別及其緣由
      • 三、「無知」與「無不知」的二智同異
    • 第三節 僧肇與吉藏的般若思想異同
      • 一、般若智慧特質之考察:「無知而無不知」
      • 二、「方便智」從「般若智」中區別開來的價值作用
  • 第六章 涅槃實相之探究
    • 第一節 僧肇的涅槃無名論
      • 一、導向解脫生死煩惱的涅槃之道
      • 二、涅槃體性之探究
    • 第二節 吉藏的解脫涅槃觀
      • 一、涅槃的名義與種類
      • 二、解脫涅槃與生死煩惱的關聯
      • 三、涅槃的體性—中道正法
    • 第三節 僧肇與吉藏的涅槃思想同異
      • 一、關於涅槃體性、相狀與作用問題的見解
      • 二、關於涅槃修證問題的看法
  • 第七章 結論
    • 第一節 研究成果彙整暨總述
      • 一、分論各章要義
      • 二、總結全文主旨
    • 第二節 研究工作的檢討與展望
      • 一、研究工作之檢討
      • 二、研究工作之展望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