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宗派是三論宗。三論宗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 (Madhyamika)的繼承教派;而吉藏,則是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本書旨在闡述吉藏之思想形成、內涵與影響,不但對吉藏之生平及其方法論、哲學,做了詳盡的考據和解析,也對吉藏在世之時及他生前一、兩百年的中國佛學界,做了必要的介紹。
作者簡介:
楊惠南
學歷/
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
經歷/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1994~1996)
專長/
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臺灣佛教
著作/
《佛教思想新論》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龍樹與中觀哲學》
《當代學人談佛教》
《惠能》
《禪史與禪思》
《禪思與禪詩》
《印度哲學史》
作者簡介:
楊惠南
學歷/
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
經歷/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1994~1996)
專長/
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臺灣佛教
著作/
《佛教思想新論》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龍樹與中觀哲學》
《當代學人談佛教》
《惠能》
《禪史與禪思》
《禪思與禪詩》
《印度哲學史》
-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 自 序
-
第一章 吉藏的師承及生平
-
第一節 吉藏之前的中觀哲學
-
第一項 六家、七宗的般若學
-
第二項 鳩摩羅什與僧肇
-
第三項 從攝山僧朗到興皇法朗
-
-
第二節 吉藏的生平及其弟子
-
第一項 吉藏的生平
-
第二項 吉藏的弟子、年表及著作
-
-
-
第二章 吉藏時代的中國佛學界
-
第一節 成實宗的五時教判與二諦論
-
第一項 成實宗的五時教判
-
第二項 成實宗的二諦論
-
-
第二節 涅槃宗的佛性論
-
第一項 十一家正因佛性說
-
第二項 佛性本有、始有說
-
-
第三節 地論、攝論師的心識說與毘曇宗的說一切有
-
第一項 地論師的心識說
-
第二項 地論師的判教
-
第三項 攝論師的心識說
-
第四項 攝論師的三性、三無性說
-
第五項 毘曇宗的說一切有
-
-
-
第三章 「破邪」與「顯正」──吉藏的方法論與真理觀
-
第一節 吉藏的「四句」論
-
第一項 單四句與複四句
-
第二項 重複四句與豎深四句
-
第三項 兩種「正」與三種「正」
-
-
第二節 否定是一種肯定嗎?
-
第一項 破取四句
-
第二項 「無」不是一種「有」
-
-
-
第四章 吉藏的二諦論
-
第一節 於二諦與教二諦
-
第一項 「迷教於諦」與「所依於諦」
-
第二項 吉藏對毘曇等宗之批判
-
-
第二節 二諦一體、異體論
-
第一項 吉藏對成論師之「空」的批判
-
第二項 吉藏對二諦一體、異體論的批判
-
-
第三節 吉藏的中道思想(一)
-
第一項 中道是二諦的本質
-
第二項 中道是二諦外的第三諦
-
-
第四節 吉藏的中道思想(二)
-
第一項 中道的種類
-
第二項 特論「成假中」
-
-
第五節 四重二諦
-
第一項 何謂四重二諦?
-
第二項 四重二諦與其批判的對象
-
-
-
第五章 吉藏的判教
-
第一節 吉藏對五時教和三宗、四宗的批判
-
第一項 吉藏對漸教五時的批判
-
第二項 吉藏對頓教和不定教的批判
-
-
第二節 吉藏的二藏說
-
第一項 菩提流支的半、滿二教
-
第二項 大乘經典互有優劣
-
-
第三節 「一乘」與「佛性」在吉藏判教中的地位
-
第一項 「一乘」與吉藏之判教
-
第二項 「佛性」與吉藏的判教
-
-
-
第六章 吉藏的佛性論與心性說
-
第一節 吉藏的佛性論
-
第一項 吉藏對佛性舊說的批判
-
第二項 中道為正因佛性
-
-
第二節 吉藏的心性說
-
第一項 吉藏的如來藏、阿梨耶識說
-
第二項 「理內」與「理外」的佛性論
-
-
- 第七章 結 論
- 參考書目
- 索 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