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故都新貌:遷都後到抗戰前的北平城市消費(1928-1937)

出版日期
200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43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旨在從城市消費的宏觀面向出發,探究北京自國府遷都後到抗戰前(1928-1937)─當時被改名北平,成為時人口中的「故都」─近十年的城市發展與演變。全書共分五章,以城市消費的發展為主軸,循序漸進地審視遷都後產生的各種變數─舉凡政軍情勢、人口結構、商業趨勢、文化資源、消費主力、婦女職業、市民娛樂、市府規範─共同促成的北平社會「新」貌。

本書援用各類史料,鋪陳出故都受國際、國內、城市自身多重因素影響而展演的歷史情節。除力求清晰呈現北平自力更生的發展歷程及其消費文化特色外,也藉此觀照中國在1930年代前後面臨的國內、外情勢困境與變局,並在西方摩登浪潮席捲各大城市之際,探索上海模式之外的城市現代性之可能。
  • 呂序
  • 自序
  • 緒論
  • 第一章 故都新形勢:時局變遷與消費新條件
    • 第一節 時局演變下的商業情勢
      • 一、蕭條不安:國府遷都的衝擊
      • 二、曇花一現:1930 年春的擴大會議
      • 三、險中求存:從「九一八」到《塘沽協定》的戰爭陰影
      • 四、深陷泥淖:華北自治運動加劇下的北平商況
    • 第二節 消費條件的重組
      • 一、「三多一少」現象:人口結構的調整
      • 二、三階段演變:量化與質性綜合分析
      • 三、市民消費能力與商業規模的萎縮
  • 第二章 形勢造消費:新環境與新資源
    • 第一節 城市消費據點分布與發展趨勢
      • 一、傳統與現代各取所需:廟會與新式商場
      • 二、市民文化的精髓:天橋市場
      • 三、一興一廢:公園與遊藝場
    • 第二節 開發故都:創造城市價值
      • 一、整理舊都文物
      • 二、從展示到遊覽北平
  • 第三章 消費新感受:新主力及其表現
    • 第一節 城市新中堅:文人學者
      • 一、文化古城的書寫與流傳
      • 二、古城閒適生活代言人
    • 第二節 青年生力軍:學生
      • 一、以量取勝的新生代
      • 二、摩登消費佼佼者
    • 第三節 政治副產品:外僑
      • 一、從東交民巷說起
      • 二、中西交融的消費特色
  • 第四章 古城春色:新服務與新體驗
    • 第一節 女性服務業生機乍現
    • 第二節 豔名昭彰的平民天后:女招待及時人的「吃女招待」
      • 一、女招待現身
      • 二、「吃女招待」現象及其多重意涵
    • 第三節 引領西化風騷的尤物:舞女及舞場文化
      • 一、從舞會到舞場
      • 二、舞動故都的盛況
  • 第五章 春色蔓延:市民消費衍生的輿論與規範
    • 第一節 報紙對市民情色消費的評述
      • 一、不同文類,多種欲望
      • 二、微弱的反擊:服務業女性的自述
    • 第二節 規範春色:市府因應之道
      • 一、管教與糾舉服務業女性
      • 二、對市民與營業的干涉限制
      • 三、因時制宜的官方產物:女警察的出現及協助取締
    • 第三節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眾對當局規範的抵拒
      • 一、陽奉陰違
      • 二、高調質疑
      • 三、爭取同情
  • 結論
  • 徵引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