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文獻不僅承載文化的多元面向,亦是具有時空厚度的文化資產。為探討其所呈現禮俗、記憶與啟蒙等文化論述的議題,故以文獻研究法為主,先廣泛蒐集史料,再地毯式根據文獻歸納研究主題。最後結合文獻數位典藏的成果,舉例說明資料庫的建構及其於研究與教學的應用。並運用論述、歷史記憶、空間記憶、旅遊書寫、敘事、交感巫術、生命禮儀等概念,以期能賦予文獻新的生命,並發掘兼具文學與文化的學術意義。
- 第一章 序論
-
第二章 禮儀與風俗
-
第一節 臺灣文獻所載的宗教傳說與禮俗:以「媽祖」與「王爺」為例
-
第二節 信仰.禮儀與飲食文化:以臺灣方志為詮釋核心
-
第三節 在地文人的風俗觀察:以施瓊芳與施士洁的散文為探討範疇
-
-
第三章 歷史記憶的建構
-
第一節 傳承與嬗變:文獻所呈現清治時期臺北文教發展的記憶
-
第二節 戰爭記憶的再現:洪棄生戰記書寫的文化論述
-
第三節 世變下的歷史記憶:吳德功散文的文化論述
-
-
第四章 旅外記憶的跨界書寫
-
第一節 越南記憶與論述:蔡廷蘭《海南雜著》的跨界之旅
-
第二節 敘事與記憶:李春生與洪棄生旅遊書寫的文化論述
-
第三節 世界文化的觀摩之旅:林獻堂 1927 日記及《環球遊記》的文化意義
-
-
第五章 文化啟蒙的論述
-
第一節 知識啟蒙與現代性:李春生散文的文化論述
-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身體論述:女性天然足運動及其文化意義
-
第三節 醫生作家文化啟蒙的敘事策略:賴和、蔣渭水散文的經驗書寫
-
-
第六章 文獻的數位典藏與應用
-
第一節 資料庫於臺灣古典文學史料研究、教學與應用
-
第二節 文化資產的典藏:十九世紀臺灣在地文人資料庫的建構
-
第三節 古典風情.記憶再現:十九世紀臺灣在地文人資料庫的應用
-
- 第七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