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夢的解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278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夢確實有意義,且並非如一些權威所說的那樣,是大腦部分活動的表現。當釋夢工作完成我們就會知道,夢是欲求的滿足。——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出版於1900年,涉及範圍極廣,除了精神病症的材料,還包含了對文學、藝術、神話、教育等方面有啟示價值的新觀點。佛洛伊德曾在第三版序言中提到:「此書包含了所有我最有價值的發現。這種洞察,有時候一生也只出現一次。」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分析了大量夢例,包括兒童夢、荒謬夢、焦慮夢,以及各種典型夢。他以其特有的精神分析法,主要是透過聯想的詮釋學方法,根據大量夢例的經驗事實,加上訓練有素的敏銳觀察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利用在醫療病人過程中已發現的某些概念如潛抑、無意識、宣洩等,建立其具有動力學特色的夢的理論。佛洛伊德認為,一般醫生從生理觀點來研究夢是徒勞無益的。他認為夢的本質是(無意識中被潛抑的)欲求的(偽裝的)滿足,而此一本質對精神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某種意義下,《夢的解析》也是一本經過偽裝的自傳,描繪了佛洛伊德藉以進行自我分析的種種夢境,不僅表達出他感到的挫折——自己的專業生涯在科學上受到挫敗、反猶偏見的阻礙,同時也表達出他所感到的孤立——置身受到國家社會主義威脅,搖搖欲墜的奧匈帝國。曾有人說佛洛伊德的邊緣感乃是對其創造性的一大激勵。他在所處的社會中一半在內、一半在外的位置,正是標準的參與觀察者所採取的位置,而他站在社會邊緣的觀點,徹底改造了這個社會的自我了解。
此譯本譯自1999年牛津大學出版之版本,該版本係譯自初版《夢的解析》。佛洛伊德後期受到部分人士影響,開始認為夢境十分依賴符號,而這些符號意義至少有一部分獨立於其所處的脈絡。初版《夢的解析》呈現出佛洛伊德原始對於夢的理論的思考,及其對夢中意象更靈活、更敏感的詮釋。
  • 導論
    •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問世前的作品
    • 佛洛伊德的論點
    • 與佛洛伊德進行論辯
    • 從自傳的觀點來看《夢的解析》
    • 佛洛伊德留給世人的引人爭議的遺產
  • 序言
  • 第1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 一、夢與清醒生活的關係
    • 二、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 三、夢的刺激和來源
    • 四、為什麼夢會在醒後被遺忘?
    • 五、夢的顯著心理特徵
    • 六、夢中的道德感
    • 七、夢及夢的功用的理論
    • 八、夢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 第2章 釋夢的方法
    • 一個夢例的分析
  • 第3章 夢是欲求的滿足
  • 第4章 夢的偽裝
  • 第5章 夢的材料與來源
    • 一、夢中最近的和無關緊要的材料
    • 二、作為夢的來源的幼兒期材料
    • 三、夢的軀體來源
    • 四、典型的夢
  • 第6章 夢的工作
    • 一、凝縮作用
    • 二、置換作用
    • 三、夢的表現方法
    • 四、表現力的考慮
    • 五、一些夢例:夢中的計算和言語
    • 六、荒謬的夢、夢中的理智活動
    • 七、夢的情感
    • 八、潤飾作用
  • 第7章夢過程的心理學
    • 一、夢的遺忘
    • 二、回歸作用
    • 三、欲求滿足
    • 四、夢中驚醒、夢的功能、焦慮夢
    • 五、原發過程和續發過程、潛抑
    • 六、無意識與意識、現實
  • 參考文獻
  • 夢的索引
  • 佛洛伊德作品
  • 人名對照表
  • 名詞對照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